肺结核病是传染病,在过去给人类造成了不小的打击。在一战、二战时期,诱发人们死亡最多的不是战争,而是肺结核这种传染病。在六千年前就存在肺结核,还曾导致人们死亡。导致肺结核出现的因素是感染结核杆菌。
有调查显示,在年全世界范围内有很多人因为结核病死亡,而结核病也称为第九大致死疾病,比艾滋病还高。而肺结核就是其中的一种。在中国古代将肺结核称为肺痨。在人们患上肺结核后,身体会受到一些影响。
这种疾病主要是肺部感染结核杆菌导致的。在患病后,患者可能出现强烈的咳嗽、咳痰的情况。在早期可能只是频繁的干咳或者咳出少量的白色痰液,当病情持续发展后可能会导致咳嗽的程度加剧,咳嗽时产生的痰液增加,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出现合并感染等情况,还可能出现大量的脓性痰液。
患者在患病后还会因为病菌感染导致人们的肺部病变后不断的损伤胸膜,导致胸膜出现炎症或者粘连的情况。如果体内存在这种问题,很可能在咳嗽、深呼吸或者人体姿势变化后产生胸痛的症状,不断加重疼痛的感觉。
受到疾病的影响,患者还可能会产生一些全身不适,当这些症状出现后,或许就是在暗示人们,应该及时的接受检查,尽早治疗。出现肺结核的患者可能出现午后低烧的情况,多半是在38℃以下,患者会感觉到四肢燥热,脸部潮红的情况。
受到疾病的影响,经常会在晚上睡觉时出现大量出汗的情况,在人们的脖子、腋下等部位出汗症状比较明显,一些患者还可能将贴身衣物都汗湿。患病后,患者会因为疾病消耗而产生食欲不振、进食减少等问题,时间长了就会表现出面*肌瘦、免疫力下降等。正是因为肺结核会给人体产生较大地消耗,才会被古人称为“痨”,带有积劳损削的意思。
为了更好地保护人们的健康,针对肺结核,也应该做好一些预防工作。如果是出现这些异常的症状,医院接受治疗。因为肺结核存在一定的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痰液、唾液、飞沫等都可能带有一定的结核杆菌。在接触患者时需要带好口罩,做好一定的预防措施。
对于15岁以上的人群出现这些可疑的症状后,应该及时通过胸片检查等途径来确诊病情,而对不满15岁的人群可以先进行结核菌素的试验,在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在决定是否进行痰液检查、胸片检查等。确诊疾病后及时隔离治疗。
预防肺结核除了对已经发病的患者需要及时的治疗和控制外,还需要对疾病的扩散和传播进行预防。大部分的普通人都可以通过保持室内通风的方式来预防肺结核。在家里或者办公场所可以保持良好的通风,空气流通后能够降低结核杆菌的浓度,降低可能感染的风险。
在一些人比较多,距离较近的场所、电梯等地方,可以做到带好口罩,减少接触物品等方式来避免感染结核杆菌,降低可能发作肺结核的风险。一般来说,对身体虚弱、抵抗力差或者中老年人等都属于易感人群,这些预防肺结核的方法应该学会。
如果人们能够增强自身的体质,那么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疾病的效果。病菌进入人体后,如果自身的抵抗力比较差,免疫细胞不能很好的杀灭病菌,就可能诱发肺结核等疾病。坚持进行锻炼,保证规律的作息,每天摄入足够的营养,能够增强体质,提高免疫细胞活性。
针对肺结核,在新生儿或者孩子比较小的时期,人们都会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疾病。注射卡介苗也是比较有效的预防感染结核杆菌的方法,能够降低一定的肺结核的发病率。想要预防结核病的人群,应该及时接种疫苗,能降低一定的风险。
肺结核对人体的健康会产生不小的影响,也会产生很多不适的症状。预防结核病,应该记住这几点,或许能降低患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