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错了路,跟错了人
年5月7日,一代名将杜聿明因肾衰竭在北京逝世。
然而杜聿明在闭上眼睛之前,还有一个心结没能打开,这个心结让他遗憾了半生。
杜聿明的长女杜致礼回忆说:“父亲的意识已经不清醒了,但是每次他醒来,眼睛就会下意识地四处寻找。”
杜聿明一生有三儿三女,但是除了远在美国的杜致礼,因为蒋家下达的“杜门不准出”的禁令,导致杜聿明至死都没能再见儿女们一眼。
杜聿明逝世后,妻子曹秀清向台湾申请,让儿女们回大陆见杜聿明最后一眼,但是足足等了18天,她终究没能等来台湾的回复,最终曹秀清带着遗憾为丈夫举办了追悼会。
杜聿明一直是国*的重要将领,是蒋介石最为倚重的骨干,那么为何杜聿明晚年会遭到台湾方面如此对待呢?他的儿女们又为何留在台湾不得出呢?
其实抛开杜聿明的国*身份不说,他绝对是个忠君忠国的好将领,作家李敖就曾评价杜聿明:他是很优秀的人,只不过走错了路,跟错了人。
图:杜聿明
在解放战争时期,国*高层的争斗一直激烈异常,很多国*将领欺压百姓、压榨下属,这让杜聿明十分厌恶。
对于国*这样的现状,杜聿明忧心不已,为此他与自己的好友郑洞国曾一起讨论如何改善国*,不过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早已失了民心的国*,并不是靠两个将领就能挽回的。
郑洞国与杜聿明能成为好友,可能是因为两人思想一致,只不过杜聿明比郑洞国更加“愚忠”。
杜聿明是*埔一期的学生,后来自然而然加入国民*,在为国*做事的过程中,因为一路被蒋介石重用提拔,所以他记住了这份天大的恩情。
以至于后来,他一度重病不起却还被蒋介石逼迫上战场的时候,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接了命令。
年,杜聿明的身体状况非常糟糕,还因此摘除了一颗肾脏,然而面对已经重病不起的杜聿明,蒋介石不但毫不关心,反而下了一道命令让他去前线作战。
想到蒋介石的提携之恩,杜聿明毫无怨言地奔赴了战场。
图:蒋介石与杜聿明
蒋介石的性子自大多疑,他不止对待杜聿明,对待郑洞国也是如此。
年,郑洞国与我*作战时在长春被围困,对蒋介石誓死效忠的郑洞国一度想要以死明志,然而蒋介石的一道命令,却阴差阳错促使了郑洞国向我*投诚。
当时郑洞国兵败被围已经山穷水尽,他数次请求救援,但是蒋介石认为,郑洞国的手中已经是装备精良的精锐*了,不需要再派兵支援。
杜聿明知道好友深入险境,一再请求蒋介石想想办法,然而蒋介石不但冷面拒绝,反而下令让郑洞国尽快突围,决不能投降。
一边是水深火热的百姓,一边是跟随自己多年的部下,不管是哪边,郑洞国都不想看到两方厮杀,于是他痛定思痛,决定放弃抵抗,选择向我*投诚。
反观杜聿明,原本他也有机会与郑洞国一样全身而退,然而他的愚忠,让他决定一次次服从命令。
图:郑洞国
“落井下石”之人杜聿明人生的转折点是淮海战役,当时随着我*一路势如破竹,国*迅速溃败,杜聿明被俘,此时的杜聿明还在想着要为蒋家流尽最后一滴鲜血。
只不过,在杜聿明进入功德林改造的过程中,他渐渐明白了国*为何会溃败。
这一年是杜聿明人生的分水岭,对于我*来说,虽然杜聿明是国*,但是他巨大的抗日功勋不可泯灭,所以即使他进入了功德林战犯所,但是我*一直对他尊重有加。
那时的杜聿明身体状况非常糟糕,他不但有胃溃疡、肺结核、还有肾结核,战犯所的管理员同志看杜聿明身体不舒服,曾数次关切地问他怎么了。
但是早已一心求死的杜聿明却说没事,后来细心的管理员叫来医生给他做了检查,这才知道他几乎病入膏肓。
组织上为了给杜聿明治病,不但特批每周定期为他治疗,还每天给他送来牛肉和牛奶,可是反观我们的管理员同志,吃的却是窝窝头。
谁的人心不是肉长的呢?组织上对于杜聿明的照顾,让他心中受到了很大的震撼,这也是杜聿明转变心态的开始。
此时蒋介石与杜聿明的妻儿在台湾,妻子曹秀清一直以为丈夫已经战死,她一边面对撕心裂肺的伤痛,一边还要拉扯孩子长大。
按理说,国*骨干战死,蒋介石应该对他的妻儿多加照顾才是,但是蒋介石却是个惯会落井下石之人。
蒋介石连夜接了曹秀清母子、外加婆婆共7口人到了台湾,说是要好好安置他们,但是曹秀清到了台湾后才发现,什么安置,没有吃的没有住处,蒋介石分明是将他们当做人质扣押。
全家7口人都要吃饭,曹秀清上有老下有小,作为唯一的顶梁柱,她不得不去求蒋介石,求国*将领,求昔日杜聿明的好友,这才换来一份差事,有了点微薄的收入。
不过说起让曹秀清对蒋介石彻底寒心的原因,还要从长子杜致仁的死说起。
那时杜聿明“战死”,曹秀清孤儿寡母的日子可想而知,为了拉扯几个孩子,曹秀清不知吃了多少苦。
杜致仁的成绩很是优异,年,他考上了哈佛,看着孩子知道上进,曹秀清欣慰不已,然而,此时他们娘几个连饭都吃不上,哪有钱供孩子出国读书呢?
于是曹秀清便向台湾银行贷了一笔钱交学费,杜致仁很刻苦,平时的生活都是自己勤工俭学换来的,就这样勉强读了3年。
但是最后一年的学费,曹秀清说什么也拿不出来了,银行也拒绝再贷款给她,为了让儿子继续读下去,曹秀清请求蒋介石允许银行贷款给她。
曹秀清数次苦苦哀求,蒋介石都不为所动,最终为了打发她,答应让她贷块钱,还要分两年给,可是当时一个学期的学费就要3千块。
最后这一年学,杜致仁到底没有读上,也因为此事,他一直心有郁结,最终吞药自尽了,儿子的死让曹秀清悲痛欲绝,蒋介石的行为彻底让她寒心了。
在这之后,曹秀清一直在心心念念寻找离开台湾的机会,直到年,终于迎来了转机。
就在不久之前,她意外得知丈夫还活着,这个消息让她喜极而泣,从那以后她又重新燃起了希望,暗自等待时机的到来。
图:曹秀清
“杜门不准出”有一天,一辆高级的轿车突然停在她家的门口。这是宋美龄亲自派来接她的轿车,但是为何宋美龄突然对她这么客气呢?
当然是因为曹秀清又有用处了。
曹秀清的女婿,也就是大女儿杜致礼的丈夫——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奖,蒋介石亲切地说会安排专机送曹秀清去美国跟女儿女婿团聚。
末了又加了一句话:“希望你回来时,把杨振宁也带到台湾来。”
看着蒋介石夫妇的表演,曹秀清的心中冷笑不止,这一举动,可是完全把曹秀清当傻子哄了,随后曹秀清坐上了去往美国的飞机。
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曹秀清妥协了,她是要找机会与丈夫取得联系!
当然,蒋介石也不是傻子,为了牵制曹秀清,他责令曹秀清的儿女们不得离开台湾,但是此时曹秀清心意已决:即使儿女们留在台湾,我也要远离你蒋介石!
图:杨振宁与杜致礼
此后在杨振宁的安排下,曹秀清一直居住在美国,直到年,曹秀清才得以返回大陆,这次她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丈夫,而这距离他们夫妻分别已经足足过去了14年。
此后杜聿明与妻子生活在大陆,随着他的身子日益见好,杜聿明的晚年生活其实过得很是恣意。
能跟妻子团聚,还有老友郑洞国在侧,杜聿明的气色简直比年轻时候还要好几分,不过,对于杜聿明来说,他还有一个很大的遗憾:
除了大女儿杜致礼和死去的大儿子杜致仁,剩余的4个子女他至今未得见。
因为那时台湾下了一道死命令:杜门不准出。
也就是说,除了这个4个子女,就连他们的后代也不得离开台湾。
杜聿明就是带着这样的遗憾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直到杜聿明逝世以后,曹秀清不忍丈夫带着心结离开,于是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发了一封电报。
电报的内容十分诚恳,她恳请蒋经国同意子女们来大陆参加杜聿明的追悼会,毕竟杜聿明的子女们也不过是普通老百姓,对台湾当局构不成任何影响,追悼会完毕会即可返回台湾,绝不滞留。
图:杜聿明
人们都以为,这点小小的要求蒋家会同意的,毕竟如今死者为大,作为儿女,为父亲举办追悼会理所应当,为了等待蒋经国的答复,曹秀清特医院,将杜聿明的遗体小心翼翼保存着。
然而,这一等就是18天,直到最后,曹秀清也没能等来儿女,这个简单的心愿,不只是杜聿明的遗憾,也成了曹秀清余生的遗憾。
此后的曹秀清根据丈夫临终前的遗嘱:永远定居在大陆!
在台湾数次邀请曹秀清回台湾之后,都被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杜聿明为蒋家征战一生,最后却得到蒋家如此对待。
郑洞国知晓此事后亦是愤怒非常,他替老友不值,随后与曹秀清一起公开强烈地谴责了蒋经国的行为。
年,曹秀清逝世,在去世之前,曹秀清为了跟儿女见一面,匆匆跑到香港短暂会面后就分别了。
时至今日,我们再去回顾蒋家父子的行为,也不怪乎他们会失败,如此格局,早已注定了他们的结果,反观我*,对待国*尊重有加,没有辜负任何一位曾为人民抗战的功臣。
如今的盛世是我*的必要结果,在不久的将来,国家定会走向更高的山峰,这是人民的心愿,是祖国千万英雄先烈用血肉之躯筑造的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