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在中国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型战役。
在这场战役发生之前,如果有人说60万大*能够打的80万*队丢盔卸甲,你会相信吗?如果再告诉你60万大*的装备远远不如战败的80万*队,你又会怎么想?
你一定会说这简直就是奇迹,没错,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就曾经用奇迹这个词评价过这场战役。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
那么中国共产*是如何创造出了这个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淮海战役的始末。
年春,杜聿明向蒋介石献策:
将解放*吸引到某一据点,而据点中事先埋伏好强大的机动兵团。
一旦解放*久攻不下,必然会暂缓攻势调整战略,此时派出机动部队与之决战。
如解放*发动进攻前,我机动兵团已准备就绪,可主动出击,全力进攻解放*某部歼灭之,这样方可一改我*连战失利之颓势。
年下半年,面对越发糜烂的局势,蒋介石决定兵行险着,采纳杜聿明集中力量守住大城市的作战方针。
恰巧此时林彪,罗荣桓率东北解放*发动了辽沈战役。蒋介石坐镇北平指挥东北国民*部队做垂死挣扎。
这时徐州附近的国民**队已经按照杜聿明的计划整备完毕,驻扎于柳河、商丘、徐州、海州、峄县、临城、贾汪及宿县间陇海路两侧地区。如果此时解放*突然发动攻势,国民*必将焦头烂额。
而华中白崇禧在这期间为配合杜聿明的计划向豫西发动了一次“扫荡”,结果连解放*的影子都没见到。
10月30日,东北廖耀湘兵团已被解放*击溃,蒋介石见东北大势已去,匆忙返回南京,拟了一个“徐蚌会战计划”,妄图挽回颓势。
所谓徐蚌会战就是将徐州“剿总”所属各兵团及绥靖区各部队主力移至淮河南岸蚌埠东西地区,在这里修筑工事,防御解放*的进攻,继而转为攻势,全歼来犯之敌。
计划制定后,蒋介石给远在葫芦岛的杜聿明写了一封信,要求他前往蚌埠指挥战斗。杜聿明害怕背上放弃徐州的骂名,就以需指挥葫芦岛*队撤退为借口,提出晚些时候再到蚌埠。
此时的解放*也没有闲着,在这个时间段济南市守*被歼灭,山东大部地区已在解放*掌握之中;辽沈战役也进入了尾声,东北国民**队只是在苟延残喘;华东野战*与中原野战*已呈会合之势,解放*有条件随时对南线国民**队发起决战。
早在9月24日,华东野战*代司令员兼代*治委员粟裕便给西柏坡发去电报,请求发动淮海战役。
毛泽东收到电报连连称赞粟裕的作战方案,并回电粟裕,可相继发动战役。
11月6日晚,华东野战*按照预定计划,发起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作战。
华东野战*主力从赣榆、临城、滕县、单县地区,向南疾进;
一部由宿迁向北疾进,造成威逼徐州的声势;
主要突击集团直扑新安镇、阿湖地区;
鲁中南纵队迅速包围郯城;
第6纵队主力渡过沂河攻击码头;
谭震林、王建安指挥第7、第10、第13纵队由临城、枣庄一线发起攻击。
国民*徐州“剿总”没有发现解放*佯攻徐州的真正作战意图,眼看解放*来势汹汹,“剿总”彻底慌了,要知道此时国民*主力在蚌埠一带集结,以徐州的兵力绝不可能挡住解放*的进攻,于是“剿总”一个劲的向国民*国防部发电报:“徐州告急”,这对解放*来说简直就是神助攻。
果不其然,在接到徐州告急的电报后,国防部于11月7日早晨,命令*百韬率第7兵团向西撤退。
华东野战*借机迅速完成了对*百韬兵团的包围。
直到这时蒋介石才明白华东野战*并不是要进攻徐州,而是要歼灭*百韬率的第7兵团。于是,他急忙命令*百韬兵团向西往徐州靠拢,并命邱清泉、李弥等几个兵团向徐州集结、华中的*维兵团快速向徐州增援。
投入此次战斗的国民**队达到了80多万,而解放*却只有60万,这已经是华东,中原野战*的全部家底。
60万想要吃掉80万谈何容易。
此时一个人的出现,给了*百韬兵团致命一击。这个人就是国民*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何基沣,他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中共地下*员何基沣。
11月28日,按照华东野战*的计划,何基沣率3个半师约2.3万人临阵易帜,这一下*百韬就悲剧了。
在内外夹击之下,*百韬率*苦战11天,最终10万精锐全部被歼,不得不说*百韬是一位很有骨气的*人,眼见大势已去,他没有选择投降而是选择了饮弹自尽。
至此,淮海战役第一阶段胜利结束,国民*徐州“剿总”损失惨重。
11月23日,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开始。
此时,蒋介石命令国民**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北上,但二人眼见解放*势大,为了保存实力,故意拖延北上速度。
而*维兵团却服从蒋介石命令很快渡过浍河,这就造成了其兵团孤*深入的局面,粟裕自然不会错过这个吃掉*维兵团的大好时机。
11月24日,*维兵团进入中原野战*预设的包围圈。当天晚上野战*全*出击,将*维兵团合围在宿县西南东西不到10公里的双堆集地区。
11月27日,*维眼见部队越打越少,再不突围就有全*覆没的危险。
于是他集中4个主力师向东南方向突围,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被他依为作战主力的第85*和第师在此时突然起义。*维无奈之下只能放弃突围,收缩兵力作垂死挣扎。
12月15日,中原野战*在华东野战*一部的配合下,发起总攻。
战斗一直持续到当天晚上,虽然*维兵团激烈反击,但依然没能改变被彻底歼灭的命运,兵团主帅*维也成了解放*的俘虏。
至此淮海战役第二阶段胜利结束。
其实在*维兵团被困时,蒋介石是有机会改写历史的。他当时命令杜聿明率30万大*向西南方向的永城、蒙城一带撤退。
要知道解放*的追击部队比杜聿明行动晚,很难阻止杜聿明部撤退。而一旦让杜聿明和*维合兵一处,那之前解放*制定的全歼*维兵团的计划将功亏一篑,甚至还会给解放*带来巨大的损失。
可偏偏在这个时候老蒋又犯了战时乱指挥的老毛病。他竟然命令杜聿明向东南方向的濉溪口进攻来救援*维兵团。这就相当于白白葬送了杜聿明的30万大*。
杜聿明心里清楚如果按照命令行事自己恐怕是凶多吉少,可是*令难违,他也只能咬着牙执行命令。
华东野战*主力抓住时机,迅速收拢,至12月6日,将杜聿明指挥的3个兵团合围在徐州西南的陈官庄、青龙集、李石林地区。第一个被歼灭的是陈官庄地区的孙元良兵团,随后解放*突然停止了进攻,对青龙集、李石林地区的敌*围而不打。
这时突然天降大雪,无法通过飞机空投给养,被围困的杜聿明部很快就到了无粮可用的地步,战士们饥寒交迫,人心浮动。
年1月6日下午4时,华东野战*集中兵力,对已经饿了40多天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因为此时的杜聿明集团已经基本上丧失了战斗力,仅仅过了90多个小时,20万国民**队就被我解放*彻底歼灭。
这就是淮海战役始末,在这边战役中人民解放*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60万兵力吃掉80万大*,长江以北地区基本上控制在解放*手中,南京、上海已近在咫尺,为解放*下一步渡江作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说完了淮海战役,咱们再来说说杜聿明这个人。
杜聿明年生于陕西米脂县,从小不爱读书,即便被父亲逼着去了学校,也是趴在课桌上睡觉。
一个偶然的机会,杜聿明得知国外的学校有一门叫做体育的神奇课程,上这个课不用读书,就是跑跑跳跳,在他的认知中这就是玩儿呀。
于是他找到了身为校长的堂哥,强烈要求学校开体育课,并且还说:“一所现代化学校怎么能没有体育课呢?”堂哥实在拗不过他,只能在学校中开设了体育课。
这下杜聿明可是如鱼得水了,别看平常他门门考试不及格,可是轮到体育却经常拿第一名,这在父母眼里就是典型的玩物丧志,当时杜家的长辈都觉得这个孩子完了。
年,杜聿明在别人口中听说了*埔*校,据说在那里*事训练远远多过于读书,这下他可是动了心了,非要报考*埔*校。
这件事自然是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然而这对杜聿明来说根本不叫事,他长这么大做的事情又有哪件是父母同意的?
于是他纠集了几个要好的男孩儿,趁家人不备,来了个集体离家出走,一路从陕西跑到了香港。
初到香港,人生地不熟,身上也没几个钱,关键是肚子已经饿得快要造反了。看着周围的饭店他们是哪个都不敢进,这时眼尖的杜聿明发现前面有一个面馆,他心想吃碗面应该没多少钱吧,于是就领着兄弟们走进了面馆。
果然不出所料,一碗面的价钱还可以接受,可是又有一个新问题,阳春面没滋没味不好吃呀。
好在桌子上有醋,面条淋上老陈醋味道还是蛮不错的。结果结账时杜聿明就傻眼了,天可怜见,他是真的不知道醋也要收费,早知如此还不如点几个菜呢。
一路坎坷,兄弟几个终于到了广州,但没想到的是想进*埔*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进入*校的第一个条件就是需要国民**员或共产**员的推荐;第二个条件就是要有高中文化水平,还要经过考试;第三还要外貌口才过关。
杜聿明除了对自己的口才外貌有信心之外,其他两项压根就没戏。怎么办,千里迢迢难道就是来观光的?绝对不行,既然正规途径行不通,就只能剑走偏锋了,那就是找关系。
好在杜聿明的父亲杜良奎是同盟会早期会员,他的许多好友现在已经是*府高官。杜聿明找到这些叔伯,苦苦哀求,这才得到了一封*国大佬于佑任的推荐信,哥几个得以顺利入学。
在*埔*校杜聿明的学习成绩一般,并不是很受重视,和同期的陈赓,胡宗南,*维等人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埔*校毕业后进入*队的杜聿明表现也不抢眼。东征淡水时,杜聿明才有机会立了一功被升为排长,但此时和他同期的*埔生最小的也已升到了连长,他是*埔一期学员里官职最低的。
没过多久杜聿明在一次战斗中受伤,陈赓对他说:“老同学,你看你这仗打得也不咋样,说话也不利索,不如先到我的宣传队锻炼锻炼吧。”就这样杜聿明摇身一变,成了陈赓手下的宣传队员。
看着别人在战场屡立战功,*衔一个劲往上升。自己却在宣传队敲锣打鼓贴标语,杜聿明心情很糟糕,一直到东征结束,他也没能再立战功,*衔也就是个小小的中尉。
杜聿明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十分迷茫,他觉得自己适不适合打仗,正巧这个时候徐向前想要到河南,在胡景翼的国民二*里办了一所*校。
徐向前劝杜聿明跟自己一起离开,杜聿明想了想觉得当教官也不错,于是就上了徐向前的“贼船”。
你还别说,杜聿明训练部队还是有一套的。这个*校在他和徐向前的主持下竟然办得有声有色,杜聿明的*衔也终于升到了少校。眼看就要功成名就,偏偏这个时候,年仅34岁的胡景翼突然过世,*校自然也就办不下去了。
杜聿明,徐向前二人在国民二*中也没什么关系,学校关门后整整两个月也没有人理他们,看来国民二*的高层是彻底忘了二人的存在。徐向前和杜聿明也就只好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
杜聿明随后转投高桂滋部,不久就当上了营长。升了官的杜聿明还没高兴几天,高桂滋就和阎锡山打起来了。
杜大营长在战斗中不幸被俘,成了晋*的阶下囚,被扔进了太原监狱。巧合的是监狱长竟认识杜聿明的父亲,一番交流得知杜聿明是故人之后,没过几天杜聿明就在监狱长的帮助下成功越狱了!
离开监狱的杜聿明决定南下,再次回归*埔,参加正在展开的北伐。这天杜聿明途径孙传芳的地盘儿,好巧不巧负责巡逻的*官东征时在他手下当过兵。
这位*官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这位老上司,心说“好家伙,蒋介石手下的*官敢跑到自己的大本营刺探情报,这是有多大的胆子!”于是二话不说就把杜聿明给绑了。
杜聿明看着老部下心里这个冤呀,有心辩驳两句吧,可是如果说自己是打算回*埔*校参加北伐,似乎也改变不了被抓的命运。
从某种意义上说自己确实是对方的敌人,于是杜聿明干脆一言不发,不就是坐牢吗,自己又不是没坐过。几天后他被关进了南京老虎桥监狱。不过令人惊奇的是,杜聿明竟然再次成功越狱,向武汉赶去。
只不过杜聿明前脚离开南京,蒋介石的*队就来了,两人就这样完美错过。等到杜聿明赶到武汉时,宁汉分裂已经发生,汪精卫开除了蒋介石的*籍,并且征召*埔生,准备北上讨蒋。
杜聿明不愿意背叛曾经的校长,拒绝了武汉*府的征召,结果毫无意外地被抓进了监狱。这次杜聿明已经绝望了,可就在他决定听天由命的时候,监狱里的蒋系*人们发生了暴动,他竟然再一次安然脱困。
杜聿明的崛起之路始于年,年2月,日*进攻热河,25师奉命开赴通县参加长城抗战。3月,杜聿明以25师代理师长的身份指挥部队在石匣镇一线与日*展开激战,血战十天阵地寸土未失。
同年10月,杜聿明进入南京中央*校高等教育班第一期进修,并在此期间加入复兴社。
年3月,杜聿明从中央*校高级教育班毕业。
此时杜聿明原来的部队25师,师长已经换成了关麟征,两个人一直不太对付,所以杜聿明不愿意再回25师。
杜聿明找到了徐庭瑶,正好南京方面新成立了一座学校,陆*交通辎重学校,徐庭瑶就推荐杜聿明到学校担任了学员队队长。
这个陆*交通辎重学校,听起来好像是个培训司机的地方,实际上培训的是机械化部队的*官,可以说这支部队绝对是国民**队主力中的主力。同年10月,杜聿明晋升少将*衔。
年,交通辎重学校的战车营、交通兵第2团所属的装甲汽车队合编,并补充了一批刚刚从国外购买的坦克,成立了国民**的第一个装甲兵团,杜聿明担任第一任团长。
8月,日*进攻上海,淞沪会战爆发,杜聿明率领装甲兵团第1营第2连和第4连,参加了进攻汇山码头的战斗,但由于装甲兵团刚刚成立不久,还没来得及进行步兵协同作战训练,因此作战时经常不能得到步兵的及时配合,结果这一战装甲兵团几乎损失殆尽。
年,装甲兵团撤至湖南湘潭整训,不久扩编为第师,这也是中国*队的第一个机械化师,杜聿明任师长。
12月,师再次扩编,杜聿明升任副*长。很快,这支*队改称第5*,杜聿明升任*长。此时的第5*是国民**队第一只也是唯一一只机械化*。
在之后的抗日战争中,杜聿明率领第五*重创日*号称“钢*”的第5师团,击毙第5师团21旅团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以下余人,史称“昆仑关大捷”。
而第5*这支机械化新*也凭借此战一跃成为国民*王牌部队中的一员,和18*、74*、新1*、新6*并称五大王牌。杜聿明也由此成为抗战名将,并晋升中将。
年1月,杜聿明作为中国远征*第一路副司令长官,率领第5*赴缅作战。虽然连战连捷,但英*此时却完全不顾远征*安危,单方面撤守印度。结果远征*后路被日*切断,陷入危机之中。
如果此时杜聿明能够当机立断同英*一同退入印度,远征*也不会遭受重大损失。可坏就坏在杜聿明多谋少断的性格,他在明知若按蒋介石命令经野人山撤回云南,会给远征*带来灭顶之灾的情况下,依然执行之。
最后的结果就是4万远征*只有人活着走出野人山,牺牲人数是在缅甸作战牺牲士兵数量的3倍,就连杜聿明也身染重病,差点命丧野人山。
解放战争时期,杜聿明俨然成了蒋介石的救火队员,先是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第2兵团司令官,实际负责徐州地区的*事指挥。
辽沈战役爆发后,又奉命到东北救火。东北情况刚有好转,又被调回徐州指挥徐蚌会战。结果东北情况急转直下,即便杜聿明再回东北也于事无补,只能带着葫芦岛的残兵撤出东北。
等杜聿明再次回到徐州时,淮海战役国民*败势已定,而杜聿明也在前文提到的救援*维兵团时,兵败被俘。
杜聿明被俘时身体状况极其糟糕,身患多种疾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他的胃溃疡、肺结核、肾结核等等等,在解放**医的照顾下,逐渐痊愈。
实际上杜聿明内心深处对淮海战役的失利一直很不服气,无论如何他也弄不明白,为什么当时他的一切布置都落在了粟裕的掌握之中,80万大*怎么就被粟裕一口口吞掉的。
直到有一天杜聿明在解放*的队伍里见到了一个熟人,淮海战役的失利似乎找到了原因。而这人就是国民*作战厅的厅长郭汝瑰。
其实在很早以前杜聿明就怀疑过郭汝瑰,并且上报了蒋介石,理由就是郭汝瑰太廉洁了,不贪,不腐,不好色,活脱脱共产*员作风。奈何蒋介石十分信任郭汝瑰,还把杜聿明大骂了一顿。
直到年12月10日,郭汝瑰发布了《起义告官兵书》,随即全国通电起义,据说海峡对岸的蒋介石,气得连骂“娘希匹!”
晚年时的杜聿明很想解开心中的疑团,于是将郭汝瑰叫到病床前问到:“淮海战役,是不是你?你到底是红还是白?”
郭汝瑰只是沉默,其实这已经是最好的回答,一切尽在不言中。
年5月7日,杜聿明因为肾衰竭,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生前莫问生后事,自古功过后人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