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结核肾结核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杜聿明抗战中扬名,解放战争中成了救火大
TUhjnbcbe - 2022/11/23 21:21:00

在电视剧《大决战》中,辽沈战役结束,杜聿明完成葫芦岛撤*,刚回到徐州,中原野战*就截断了国民**的陆上退路。蒋介石在电话里训斥杜聿明:“别人讲你是救火大队的大队长,我看现在你到哪里,哪里火就大了,你还能不能干?”这段虽然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也反映了杜聿明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看看杜聿明的*事生涯,为什么在解放战争中成为败*之将呢?

剧照:蒋介石剧照:杜聿明

他在抗战中取得昆仑关大捷,血战缅北,反攻日寇杜聿明是*埔一期生,大显身手在抗战时期。早在年日*进攻热河时,杜聿明便率部在古北口与日*激战。其后,杜聿明出任中国第一个机械化*第五*的*长。年12月,杜聿明带领第五*参加广西昆仑关战役。他指挥第师师长戴安澜、荣誉第一师师长郑洞国、新编第22师师长邱清泉,向昆仑关发起猛攻。

昆仑关战役遗址

战斗持续了半个多月,第五*在付出巨大的伤亡后,攻下昆仑关,取得此役的大捷。据守昆仑关的日*精锐第21旅团伤亡多人,其中旅团长、联队长、大队长、伍长等各级指挥官几乎全部阵亡,整个旅团基本被全歼。这是前所未有的战果,让日*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重现的昆仑关战场英勇前进的中国士兵缴获的日**旗

年,中国向缅甸派出远征*,协同英*与日*作战。杜聿明带领第五*等部队出征了,出任中国远征*第一路副司令,因为司令卫立煌未到任,杜聿明代理指挥。在一系列战事后,日*占据了上峰,远征*在缅北大撤退,但日*占领了密支那,切断了远征*的退路。当时指挥中国远征*的是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司令史迪威,他命令第五*和第66*新38师撤退到印度。杜聿明请示了蒋介石后,决定率领第五*分三路撤回国内,而新38师师长孙立人率部撤到了印度。

杜聿明率领第五*直属部队和廖耀湘任师长的新22师走入森林和野人山,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行*。野人山蚊虫肆虐,瘴气弥漫,雨季和山洪暴发,生存环境极端恶劣。杜聿明的部队断粮断药,很多官兵因饥饿和生病死去,损失惨重。另一路第五*第师在撤退中遭到日*伏击,师长戴安澜中弹,伤重殉国。第师步兵指挥官郑庭笈带领部队继续前进,回到国内的官兵仅剩0余人。

缅北战场

年,杜聿明出任第五集团*司令,下辖第五*和第八*,邱清泉出任第五**长,李弥是第八*副*长。年8月,第五*师等部队参加缅北滇西战役,在龙陵切断了日*退路,配合友*收复了畹町,打通了滇缅公路,凯旋而归。

杜聿明

纵观杜聿明在抗战时期的表现,既拥有辉煌的战绩,又有撤退的痛苦经历和后来的一雪前耻,总体呈上升趋势,已取代国民**的老一代将领,成为中坚力量。不过,杜聿明忠于老蒋、服从命令,做不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为他以后的失败打下了伏笔。

解放战争中,杜聿明在东北不能一鼓作气,而是再而衰、三而竭

抗战胜利了,杜聿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奉蒋介石之命,用武力逼迫“云南王”龙云去职。在舆论哗然的时候,蒋介石又撤了杜聿明的职,把他派到东北担任保安司令。就此,杜聿明上了蒋介石打内战的战车,先后在东北和淮海指挥上百万的*队,与解放*的林彪、粟裕等名将对垒,直到战败成为俘虏。

分析杜聿明的失败,首先在战略、战术层面。在东北战场,杜聿明与副司令郑洞国,带领孙立人的新一*、廖耀湘的新六*、陈明仁的71*等远征*主力,开始在与东北民主联*的交战中是占优的。特别是年5月攻占四平,一路追赶东北民主联*,林彪带领主力部队撤到了松花江以北的哈尔滨,孙立人带领新一*准备乘胜前进了。这是杜聿明到东北半年后的战果,是他的高光时刻。

但在美国特使马歇尔的调停下,东北暂时停战了。在停战的几个月里,中共东北局大力开展土地改革,东北广大翻身的农民衷心地拥护共产*,踊跃地参*支前,东北民主联*很快扩充到40多万。同时,林彪开展了大练兵活动,部队的装备和战术素养今非昔比。此消彼长,杜聿明这边的国*和国民*官员却在捞钱和腐败,与杜聿明不和的孙立人走了,部队的战斗力在不知不觉间下降了。

东北战场

杜聿明面临两线作战,在南满的部分东北民主联*没有撤,北满的东北民主联*主力在寻求战机。杜聿明为此采取“南攻北守”的战略,但东北民主联*“四保临江、三下江南”,让杜聿明左支右绌。而且,杜聿明贪大求全,不断地占领城市,造成兵力分散。而林彪的策略是不与国民**的重兵打决战,用零打碎敲的方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在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后,杜聿明的兵力不足,被迫转入防御了。

在杜聿明急需援兵反击的时候,蒋介石部署了全国范围的重点进攻,目标是陕北和山东,并不包括东北。蒋介石要求杜聿明维持住东北的局面,可能吗?东北民主联*发动夏季攻势,陈明仁率*拼死守住四平,暂时延缓了东北国*的颓势。积劳成疾的杜聿明撑不住了,先是割了一个肾,后来不得不到上海去治病。接替杜聿明的陈诚更糟,被林彪打得鼻青脸肿,5个月就挺不住了,求卫立煌来顶缸。

在东北和淮海间疾于奔命的杜聿明,救不了蒋介石的火,战犯所里悟出真谛

那时杜聿明病得很重,患有胃溃疡、肺结核和肾结核,尤其肺结核非常严重。杜聿明请示了蒋介石,准备去美国治病。可杜聿明没走成,因为他在上海接受美国记者访问时,说了国民**队装备落后、亟需美*扶持的话,让蒋介石非常不满意。蒋介石以“国难当头,需用大梁”为由,不允许杜聿明出国,杜聿明只能从命。年6月,蒋介石任命杜聿明为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开始充当蒋介石的“救火大队长”。

蒋介石与杜聿明

为什么杜聿明救不了蒋介石的火,反而被蒋介石训斥呢?因为蒋介石的火太多了,太大了。东北野战*围住了锦州,国民**东进兵团打不过塔山,廖耀湘带领的西进兵团进展缓慢,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不愿出战,蒋介石不得不急调杜聿明到东北。杜聿明刚到沈阳,东野就攻下了锦州,不久郑洞国的部队在长春放下了武器。

这时蒋介石还想东西兵团并进,收复锦州。杜聿明问蒋介石用多少兵力用于反攻,有几成把握。蒋介石说兵力少于共*,有六成把握。杜聿明说共*数倍于我,收复锦州肯定凶多吉少,并有全*覆灭的危险。可蒋介石坚持要廖耀湘兵团前进,给了东野围歼的机会。杜聿明能做的是收拾残局,把在葫芦岛的东进兵团从海上撤走。

年底,杜聿明离开葫芦岛到北平,与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见面交谈。傅作义问杜聿明东北解放*的情况,杜聿明断言:“东北共*将近百万,很快就入关,它的战略战术、武器装备及战力远远地超过关内共*。从*事上讲,共产*一年以内将统一中国。”尽管明白国民**大势已去,杜聿明还是听从蒋介石的调遣,回到徐州担任剿总副司令兼前进指挥所主任,迎接他的就是蒋介石的那顿训斥。

淮海战役

与《大决战》演得差不多,杜聿明回到徐州主要是被动地救火。先是指挥邱清泉兵团和李弥兵团援救*百韬兵团,没有成功。后来*百韬兵团被华野歼灭,*维兵团被中野围困,徐州剿总解围不成,杜聿明便带领邱清泉兵团、李弥兵团和孙元良兵团,从徐州向蚌埠撤退。就在杜聿明集团到达永城,将要突破华野的阻击时,蒋介石命令杜聿明转向去解救*维,把杜聿明送进了华野的包围圈。

杜聿明不是没有战略眼光和战术水平,可他受限于水平不高的统帅蒋介石,加上他听话、服从命令,导致他完成不了“救火大队长”的使命。相比之下,杜聿明的主要对手粟裕在*中央要他率部下江南时,力主在江北与国民**决战,赢得了中央的同意。而且,粟裕关于“淮海战役”的建议得到了中央的赞同,成立总前委指挥华野和中野两大野战*,坚决地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反之,国民**协调不一致,蒋介石朝令夕改,大厦将倾,杜聿明难以支撑。

老百姓支援中国*队

还有关键的一点,是杜聿明在战犯管理所的深刻感悟——抗战时期他率部在昆仑关血战,在荒无人烟的山壑中,部队战斗到哪里,老百姓就支援到哪里,让他增添了血战到底决心。而在淮海战役的包围圈里,杜聿明的部队没有老百姓支援,部队杀光吃光了战马,吃了树皮、野草等一切可吃的东西,没有烧材把地下的棺材都挖出来了,可根本点不着。杜聿明因此感慨道:“败在敌人手里可以挽回,败在老百姓手里,就再也挽不回来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杜聿明抗战中扬名,解放战争中成了救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