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结核肾结核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徐向前去世前跟李先念留下遗言不要葬礼,骨
TUhjnbcbe - 2022/11/10 19:49:00
北京中科医院爆光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jianjie.html

年6月27日,医院南楼六病室内弥漫着静谧、严肃、紧张的气氛,医院的医生、护士也都轻进轻出,不敢发出一点动静,生怕打扰到躺在病床上的徐向前元帅。

自3月份开春以来,天气逐渐变暖,一向心脏很好的徐帅开始频发心绞痛,有时一天发作好几次,专家也进行了多次会诊,认为是不稳定性心绞痛,有一定的危险性。

医院于是立即采取了紧急治疗措施,病情有所缓解,但是并未完全消除。

到6月5日,徐帅患了感冒,开始发烧,连续好几天难以入睡,脸上已经显露出疲惫不堪的神色,但是他从来也不呻吟,默默地与病魔做斗争。

专家们在经过会诊后,怀疑是旧的结核病复发,建议徐帅赶紧再次入院治疗,临行前,徐帅对家人说:“唉,这次走就回不来了……”

在住院之后,徐帅的病非但没有好转的迹象,反而病情危重,医院连连下病危单,6月29日,李先念同志闻讯后,医院探望,对于这位老战友,李先念十分挂念,要知道他们的战友情可以追溯到60年前。

在年6月,徐向前受中共中央的委派,徐向前从上海来到鄂豫边区,担任红11*31师师长。同年春天,李先念率*安县九龙冲乡游击队编入31师第五大队。

他们共同点燃了大别山武装大别山武装斗争的烽火,创建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徐向前到鄂豫皖后指挥红31师连续粉碎了敌人的三次“会剿”,正是在这三次会战中,徐向前认识了李先念。

在这些战役中,李先念对徐向前的每次战役、战斗部署都悉心研究,结合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经常当面向徐向前请教,正是在徐向前的带领下,李先念学习了很多战略战术,所以后来李先念经常说:“在*事上,徐向前是我最好的老师。”“他教会我打仗。”

新中国成立后,徐向前主要在*队工作,而李先念则在*府机关工作,工作上没有交叉,但是生活上却经常往来。

李先念

年5月,李先念从湖北调任中共中央工作,刚到北京第二天,李先念就直接来到徐向前家里,徐向前得知李先念来了,非常高兴。

原来李先念是来徐向前这里“取经”来了,当时中央决定调他到财*部工作,他自己从来没干过财*,心里没有底,怕自己干不好。

徐向前得知李先念的想法后,当即打气说:“我了解你,你很聪明,有钻劲,就是做财*部长,尽管原来没做过,也难不倒你。这与打仗是一样的道理,你也不是生下来就会打仗,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嘛!”

徐向前的一番话,给李先念打足了气,很快投身到经济建设当中去了。

李先念也始终把徐向前当作自己的老师和领导,每逢*和国家遇到重大问题,经常是李先念受中央委托去征求徐向前的意见。

年,李先念受邓小平的委托,撰写了《关于西路*历史上几个问题的说明》,文章写完后,李先念本来要亲自去征求徐向前的意见,但是李先念因为工作繁忙,身体吃不消,根本起不了床,只得让秘书前去征求意见。

徐向前得知李先念病倒了,当即说道:“我和先念几十年了,我去看他,他躺在床上也没关系。”

这次见面,让李先念十分感动,他坚持起床迎接徐帅,见到徐帅后,病情顿时好了一半,还开玩笑地说:“你看,你拄了拐棍,我也拄了拐棍。”两位老人相视一笑,又畅谈了很多曾经战斗过的事情。

这一次是徐向前重病,李先念闻讯后怎么能不着急?医院,医院后,得知徐向前病危,并不想打扰,因此就待在病房外面。

徐向前还是从护士的口中得知李先念已经在病房外等了很久,他知道李先念身体也不是很好,立刻让李先念进屋。

这一次见面,两位老战友感触颇多,李先念还没有说话,整个病房里只有徐向前急促的喘息声,此时再想一起像以往一样畅谈革命时期的事情已经不可能了。

徐向前用有限的精力,郑重地向李先念说:“我的遗言有三条:一是不搞遗体告别;二是不开追悼会;三是把我的骨灰撒到大别山、大巴山、河西走廊和太行山。”

李先念没有想到徐向前直接开始交待后事,因此劝说他:“你会好起来的”

可是徐向前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费劲地说:“万一我的病治不好呢?”

李先念听完后,心情非常难受,在场的子女和医护人员也都为之动情,他们都知道徐向前对李先念交待的事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且是不能更改的,这是一个只讲奉献,从不索求的共产*员的博大胸怀。

在6月30日,徐向前体温急剧上升,高达39.8度,这可吓坏了医护人员,因为徐向前平时肺功能不好,平时特别注意防范肺部感染,稍有感染就用药控制,所以从来没有发过高烧,像39.8度这样的体温状况从来没有出现过,而且用药又不起作用。

在关键时刻,医生拿来了“冰毯”,产生了神奇的效果,体温开始下降,并连续三天没有回升,为治疗争取了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有所好转,甚至在晚饭后也可以听听音乐,听听新闻,和身边的人聊聊天。

那一段日子,主治医生都认为徐帅可以在9月份出院了,家里也打扫好了房间,准备迎接徐帅出院。

然而在8月5日这一天,徐向前把儿女召集起来,然后郑重地说:“我说不了多少话,我要说的是,我死后一不搞遗体告别,二不开追悼会,三把骨灰撒在大别山、大巴山、太行山、河西走廊。这就是我留给你们的遗言。你们要永远跟着*走,贯彻*的路线,言行一致,说到做到……”

徐帅说得十分认真、严肃,孩子们静静地听着,生怕漏掉一个字,女儿徐鲁溪早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儿子徐小岩强忍悲痛表示:“爸爸,你不要说了,你说的话,我们记住了。”

在场的工作人员也都牢牢记住了老帅的最后的嘱托,没有想到,这成了徐帅和孩子们最后的告别,从这以后,徐帅的病情迅速恶化,再也无法说话了。

我们可以看到徐帅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一直心心念念的就是自己的三条遗言,分别向李先念和自己的家人表达反复表达:“一是不搞遗体告别;二是不开追悼会;三是把我的骨灰撒到大别山、大巴山、河西走廊和太行山。”

为什么徐帅在遗言中反复强调这三点呢?这是有原因的。

早在年9月8日,毛泽东在出席中央警备团为张思德举行追悼会时,在会上作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讲话,提出:“今后在我们的队伍里不管谁牺牲或去世,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也就是说只要对革命作出贡献的,*和*府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后来逐渐形成了三段式的治丧程式,遗体告别、追悼会、公祭大会。

一般的程序是在死者去世后,先进行遗体告别,亲朋好友绕棺木瞻仰亡者遗体,与亡者见最后一面,然后抬上灵车到火化场进行火化。

然后是吊唁,在布置灵堂后,亲朋好友前来送花圈和挽联并吊唁;

最后是公祭大会,前来吊唁的人汇聚一堂,由一位有威望的人主持祭奠,然后有人致悼词,追述亡者的生平。

这是*组织对革命有贡献人士寄托哀思的方法,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很多同志的工作内容。

徐向前参加的*内同志追悼会

像徐向前这样开国元帅级别的人物,在去世后如果举行葬礼的话,*和国家领导人肯定是要到场的,社会各界群众也肯定要来悼念,但是徐向前却不希望麻烦大家,所以才跟李先念提出的遗言中,前两点说到:一不搞遗体告别,二是不开追悼会。

其实就是不要大家为了他的丧事操劳,可见他处处都是在为别人着想。

在他生病住院的80多天里,他的医务人员和秘书、警卫人员精心照料他,守护他,这些事情本来都是工作人员职责所在,但是徐帅却常常觉得过意不去。

医院里的病菌多,要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一定要戴好口罩,注意洗手、消*。

在最后的日子里,医院增加麻烦,几次提出不要再抢救了,但是医护人员哪里能够同意。

在去世的前两天,他的全身已经找不出完好的血管,全身浮肿,但是他却没有任何怨言,积极配合治疗,不给医护人员添麻烦,负责徐帅病情的专家们无不为之感动。

所以,他才坚持不要去搞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

那么,徐帅为何反复强调把自己的骨灰撒在大别山、大巴山、河西走廊和太行山这里呢?因为这是徐帅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那里有他长眠在这里的战友。

在大别山,这里是徐向前开启*事生涯的地方

大别山位于安徽、湖北、河南三省交界处,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在这里诞生了中国工农红*第四方面*,它的建立、发展和壮大伴随着徐向前*事生涯的开端。

年6月,受中央*委委派,徐向前来到鄂东北地区,担任红31师副师长,当时红*的处境很艰难,该师师长已牺牲,整个31师编制为四个团,实际上兵力不足一个营,仅有*麻起义后留下的多名农民战士。

徐向前在艰难的情况下抵达部队,就赶上了反动*队的频繁进攻。

徐向前早在广州起义时就锻炼出非凡的勇气和丰富的战斗经验,他带着队伍冲锋在前,很快在*中树立起了威信,此后哪里战斗激烈,他就拿着驳壳枪出现在哪里,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在徐向前的率领下,通过游击战术,不断取得胜利,先后粉碎了蒋介石发动的“罗李”“鄂豫”“徐夏”三次会剿,队伍得以发展壮大。

年11月7日,鄂豫皖红*扩编为红四方面*,成为红*三大主力之一,红四方面*下辖红4*、红25*计6个师共3万余人及地方赤卫*越2万人,当时年仅30岁的徐向前担任总指挥,他也成为*埔*校毕业生在国共两*中第一个当上方面**事主官的。

在此之前,徐向前与战友们已经接连挫败国民**的第一、第二次“围剿”,国民**不甘心失败,又发动了第三次“围剿”,徐向前运用“围点打援”“分割包抄”等经典战术,先后在*安战役、商潢战役、苏家埠和潢光战役歼敌6万人。

在极大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的同时,也发展了鄂豫皖根据地,红*发展到4.5万人,地方武装、赤卫队发展到20万人以上,鄂豫皖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

正是在鄂豫皖根据地,徐向前在不断丰富自己带兵经验的同时,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建*思想和游击战争的理念。

年6月,蒋介石在庐山召开会议,部署集中主要力量消灭鄂豫皖、湘鄂西两区红*,然后全力进攻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由于敌众我寡,红四方面*未能打破敌人第四次“围剿”,被迫脱离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但是徐向前对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革命老区一直心存挂念。

在新中国成立后,徐向前仍然心系老区人民,当他得知革命老区一些人民生活困难时,他感觉愧对老区人民,在闹革命的时候,他就跟老百姓承诺过,只要革命胜利了,老百姓就会过上了好日子。

在年,当他看到一份关于大别山等老革命根据地的报告,当即专门向中央写了《关于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徐向前去世前跟李先念留下遗言不要葬礼,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