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结核肾结核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肾病的八大误区
TUhjnbcbe - 2021/8/13 19:22:00

误区一:感冒和肾病没有什么关系

很多人认为,感冒主要是上呼吸的疾病,肾病主要反映在尿液的异常,一个在上一个在下,这两种疾病能扯上什么关系?其实不然,中医学认为“肾系夹舌本络咽喉”、“咽喉乃肾之门户”,邪气犯咽循经入肾为害而发为肾病。现代医学也发现70%的急性肾炎及IgA肾病在发病前2-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证明感冒这种常见的“小小疾病”却存在着诱发肾病的巨大风险,总之,肾病患者怕感冒。

误区二:一个加的蛋白尿没什么事

尿蛋白一个加号表示尿蛋白在0.15g~1.0g/L,在未剧烈运动、发热等情况下持续的阳性结果提示可能患有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肾结核、肾肿瘤及肾功能不全,应引起注意并应进一步检查或复查。

误区三:血肌酐只是高了一点点没关系

目前我国检测肾功能最常见的指标是“血肌酐”,血肌酐具有特异性高、但灵敏度欠佳的特点,常见通用的指标范围是44-umol/L,比如血肌酐umol/L,大部分人认为只是高了一点点,根本不知道其危险性。当我们发现肾功能持续出现异常时、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异常时,其实肾功能的损失超过60%了,也就是说两个肾脏相当于坏死了一个多。

误区四:水肿消了、蛋白尿转阴肾病就好了

很多肾病患者经过医生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发现水肿消失了,尿蛋白也正常了,于是就认为自己好了,不再接受治疗,这是大错特错。在临床医学上,蛋白尿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被称为疾病完全缓解,只有这种状态持续2年不复发,才能叫做临床治愈。而且对CKD早期、持续的治疗是预防肾衰竭的有效方法,良好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要继续保持。

误区五:夜尿多没啥问题

夜间小便量多(ml)或次数增多、夜间双腿抽筋这些是慢性肾病最常见的早期表现,夜间小便次数增多绝大是因为肾小管再吸收功能下降。

误区六:恶心呕吐肯定是胃病,全身瘙痒就是皮肤病

一提到恶心、呕吐大部分人第一反应就是应该是脾胃出了问题,会去检查胃镜、胃功能,极少有人会往肾病上去想,其实恶心、呕吐往往是慢性肾衰病晚期的常见症状,主要是由于*素蕴积引起胃粘膜充血水肿所致;而全身瘙痒的原因也有可能是晚期肾功能不全引起的电解质紊乱所致,多由高磷血症所致。

误区七:肾病患者一定要吃特殊的低钠盐

在肾病门诊时,经常有患者问道“医生,我是不是要去买特殊的低钠盐呀”,我一般都会明显的回答“不需要,只要正常的碘盐就行,只是量较正常人少一点即可”。其实所谓的低钠盐就是以加碘食盐为基础,添加一定量氯化钾(含量约30%),与普通钠盐相比含钠低(氯化钠70%左右),富含钾(氯化钾30%左右)。而肾病最忌高钾,特别针对肾功能不全患者,易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猝死。

误区八:肾结石、肾囊肿没事

超过2毫米的肾结石可通过B超发现,尽管肾小球滤过率正常,但已有肾损伤,属于慢性肾脏病分型第一期,不能掉以轻心,应每半年进行一次复查,检测肾功能,防止形成梗阻性肾病;肾囊肿亦应定时检测囊肿大小、肾功能,囊肿体积大于5cm×5cm伴有明显腰痛者可行穿刺抽液治疗,防止破裂引起大出血,而且应积极与多囊肾鉴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肾病的八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