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规范肾移植术后随访,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从肾移植术后随访的意义、时间、方式、内容、重点,活体供者的长期随访,移植肾穿刺活组织检查术等方面,制订本规范。
1肾移植术后随访的意义
人类医学发展已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人们已经认识到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均受到个人心理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满足人民群众学知识的需求、提高基本医学素养已成为预防疾病、维护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患者出院并不意味着治疗的终止,大量的后续康复工作更需要专业的指导。
肾移植术后的随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除了免疫抑制剂的开发、不断更新的治疗技术和方案以外,积极主动地与肾移植受者进行长期有效的沟通、随访,对于受者及移植物的长期存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门诊随访、电话随访、网络随访是各移植中心主要采用的随访方式。由于不同肾移植受者的免疫抑制剂使用的种类和剂量均不完全相同,个体化治疗在较短的住院期间内难以实现,因此应与受者进行长期有效的交流,随时了解受者的状况,以期尽量实现对受者的合理治疗[1]。2肾移植术后随访的时间、方式及内容2.1随访时间随访是肾移植术后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重要保证,随访频率视术后时间长短而定,原则上是先密后疏。一般情况下,术后1个月内,每周随访1~2次;术后1~3个月每1~2周随访1次;术后4~6个月,每2~4周随访1次;术后7~12个月每月随访1次;术后13~24个月每月随访1次或每季度随访2次;术后3~5年每1~2个月随访1次;术后5年以上至少每个季度随访1次。对于移植肾功能不稳定的受者,需酌情增加随访频率。
2.2随访方法随访一般自受者出院开始,方式主要包括门诊随访、电话随访、短信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