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夏瑾)7月21-25日,年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在成都举办。本次大会主题为“鉴史明今,防治结核”,与会专家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分享了中国结核病领域的新技术和新理念,共商全国结核防治之策。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医院结核科主任医师唐神结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我国每年新报告肺结核患者约80万,是全球结核病、耐多药/利福平耐药结核病(MDR/RR-TB)、结核菌/艾滋病病毒(TB/HIV)双重感染高负担国家之一,防治任务十分艰巨。结核病是全身系统性疾病,更是一种传染性疾病,需要全体卫生健康工作者、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对抗。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周宇辉通过视频连线做了主题演讲,他表示,年,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不俗的成绩。全国结核病疫情稳步下降,年肺结核报告患者67.1万,报告发病率47.8/10万,估算发病率从年的65/10万下降到年的58/10万,死亡率维持在较低水平,成功治疗率保持在90%以上,实现了“十三五”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的总体目标。
周宇辉同时指出,尽管成绩显著,但结核病综合防治服务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结核病防控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学校结核病疫情时有发生,耐药问题仍比较突出,患者负担较重等挑战依然存在。未来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将加强患者筛查和治疗管理,积极推进耐药结核病防控工作,继续加强学校聚集性疫情的监测与预警,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完善结核病保障政策,降低患者经济负担,为最终实现我国终止结核病的目标进一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会上,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前主任委员、医院副院长李亮带领大家回顾了百年结核病防控史,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饶子和从结构生物学的视角解释了抗结核药物和药物靶点的精确指导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魏于全介绍了结核病疫苗研发的新技术与应用,上海交通大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茅益民对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对照研究进行了讲述,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办公室TauhidIslam教授介绍了西太平洋地区-年终止结核病框架,斯坦福大学NiazBanaei教授做了基于非痰标本的结核病诊断技术研发的报告,医院主任医师高孟秋、医院国家结核病临床实验室研究员逄宇、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等国内知名专家也分别从治疗结核病研究进展、专家共识、消除结核病流行的要点与难点等方面做了主题演讲。
大会还发布了最新版《结核病年鉴》和讲述结核病历史的《“画”说结核》两本新书,为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大会同时设有不同主题的学术专场,内容广泛涵盖诊疗、预防、检验、基础研究、儿童结核、骨科、临床试验、尘肺结核、新产品新技术、影像、营养、院感新冠、外科、结核病脑膜炎、重症、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理、护理、介入等多个领域。
本次大会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医学会、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共同承办。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