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汗青·刘欣华
首先要知道裹小脚是谁发明的。
缠足的起源,有始于隋、唐、五代之说,有人甚至称夏、商时期的禹妻、妲己便是小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确有此痕迹。传说大禹治水时,曾娶涂山氏女为后,生子启。而涂山氏女是狐精,其足小;又说殷末纣王的妃子妲己也是狐精变的,或说是雉精变的,但她的脚没有变好,就用布帛裹了起来。由于妲己受宠,宫中女子便纷纷学她,把脚裹起来。当然,这些民间神话传说含有较多的演义附会成份,不足以成为当时女子缠足的凭证。
缠足始于隋,也源自民间传说。相传隋炀帝东游江都时,征选百名美女为其拉纤。一个名叫吴月娘的女子被选中。她痛恨炀帝暴虐,便让做铁匠的父亲打制了一把长三寸、宽一寸的莲瓣小刀,并用长布把刀裹在脚底下,同时也尽量把脚裹小。然后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莲花,走路时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莲花。隋炀帝见后龙心大悦,召她近身,想玩赏她的小脚。吴月娘慢慢地解开裹脚布,突然抽出莲瓣刀向隋炀帝刺去。隋炀帝连忙闪过,但手臂已被刺伤。吴月娘见行刺不成,便投河自尽了。事后,隋炀帝下旨:日后选美,无论女子如何美丽,裹足女子一律不选。但民间女子为纪念月娘,便纷纷裹起脚来。至此,女子裹脚之风日盛。
学者陈华胜在《一起去看宋朝的活色生香》书介绍道:“我先讲一个故事:杭州的陆梯霞先生德行高超,远近闻名。有一天,他梦游地府,看见城隍在审理南唐李后主裹足一案。根据城隍的讲述,李后主前生是嵩山的净明和尚,转世为南唐国主。他在宫中行乐,用白布将爱妃窅娘的双脚裹成新月形,使之纤小屈上,舞于金莲台上,摇曳生姿。这原本是一时兴起的好玩,想不到后世竟相模仿沿袭成习,世间女子争相做弓鞋小脚,将得之于父母的身体矫揉穿凿,造成极大摧残,也有妇人为了这种事而上吊服毒自杀。”
玉帝嫌恶李后主是始作俑者,所以罚他在生前受宋太祖的牵机药毒杀。据说服了这种巨毒的牵机药死得非常痛苦,比女人缠足更痛苦。牵机药其实就是中药马钱子,马钱子的主要成分是番木鳖碱和马钱子碱。吃下去后,人的头部会开始抽搐,最后与足部拘搂相接,尝尽苦头而死,状似牵机,所以起名叫“牵机药”。
这个故事出自清朝袁枚的《子不语》,就是针对中国性文化中的独特产物:三寸金莲而发的。而三寸金莲正是在宋朝大行其道的。
严格说起来,女人为了使自己的脚看起来小,而乐意穿小鞋,从春秋时期就开始了。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就说到,赵女郑姬“揄长袂,蹑利屣。”
“利屣”就是一种鞋头很小的舞鞋。这种鞋在现代都很流行,在古代就更不用说了。在脚小为美的审美观指导下,女性追逐美、追逐时尚的欲望从来都是无止境的。有了尖头鞋还不满足,于是只好削足适履,开始缠足了。缠足虽然始于南唐的后宫,却在宋朝成为时尚。大宋朝征服了南唐,也征服了南唐的女性,而南唐的女性却通过缠足征服了宋朝的女性继而也征服了宋朝的男性。
考诸缠足的起源可以发现,就像今天的女子偏爱穿高跟鞋一样,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有人强迫她们,而是女人天性中对美的过分追逐,而男人仅仅是作为审美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一个专门吟颂女人缠足的居然是宋朝的大文豪苏东坡,他有一首《菩萨蛮》:
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
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
偷立宫样稳,并立双跌困;
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这可称之为中国诗词史上专咏缠足的第一首词。连东坡先生都对小脚这么着迷,有这些意见领袖的倡导,缠足怎么能不蔚然成风呢?先是从宋朝的宫廷再到城市再到乡村,宋朝妇女的缠足比例已经高达80%,只要不是下田劳作或者充当贩夫走卒的女性几乎都有一双玲珑小脚。
东坡先生这首诗,说明北宋确已出现缠足习俗。缠足风俗由北方传到南方,大约在宋室南迁之时。到南宋末年,缠足已比较多见,小脚甚至成为妇女的通称。女子缠小脚的行为在南宋走向泛滥是由当时极其不正常的社会形势和文化氛围所决定的。但当时妇女缠足还并不普及,主要限于上层社会。并且宋代缠足是把脚裹得纤直但不弓弯,还不至于到后世伤筋动骨那么厉害。
蒙古贵族入主中原建元之后,他们本来不缠足,但对汉人的缠足习惯持赞赏态度。缠足之风继续发展,元代末年甚至出现了以不缠足为耻的观念。元代妇女缠足继续向纤小的方向发展,但不缠足者仍很多。明代妇女缠足之风进入兴盛时期。明末张献忠进占四川时,大刖妇女小脚,及至堆积成山,名曰金莲峰,可见四川地区妇女缠足之盛。
满清统治者入关有剃发令,在武力高压下汉族男子最后不得不屈服执行。与此同时,女子缠足虽也同样为清廷下令禁止,但并未奏效,康熙七年(年)罢禁,故而有男降女不降之说。由此可见缠足之风的根深蒂固。妇女缠足在清代可谓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社会各阶层的女子,不论贫富贵贱都纷纷缠足。甚至远在西北、西南的一些少数民族也染上了缠足习俗。这一时期,女子小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崇拜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