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语,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句话有多层含义,从人们最直接的身体感觉上讲,上山虽然费力但却一步一个脚印,不容易发生危险,而下山虽省力但却容易后脚追着前脚走,有点要跑起来的感觉,觉得刹不住车,也容易失足跌到。
人在上山的时候,腿部弯曲向上用力,人的重心压得很低。山越是陡峭,人的重心越低,脚下越稳健。而下山的时候,人的腿部伸的很直,往往需要用脚尖去寻找下一个台阶。这个时候人的重心很高,甚至有点悬浮的感觉。山越是陡峭,这种感觉越是明显。打一个比方,人上楼梯的时候可以一步上两三个甚至三四个台阶,但是下楼的时候却不能。
人在上山的时候,最累的是膝盖,因为膝盖要通过不断的弯曲来顶起人体不断向上。但在下山的时候,虽然膝盖不用使上山的力,但是感觉膝盖摇摇晃晃的比上山还累。这个摇晃还要往下去找,一直到脚步。脚下不稳,不但膝盖摇晃,整个身体也在摇晃。上山容易下山难的感觉浮现出来了。
人的脚步活动最大的关节是踝关节。踝关节由距骨、胫骨和腓骨组成,距骨前宽后窄。人在走路的时候,脚后跟先着地。这个时候距骨与踝穴的接触面积最宽,脚下也很稳健。如果走路脚尖先着地,这个时候距骨与踝穴接触的面就会换成比较狭窄的那边,行走的稳定性就会大打折扣。
可能还有一些人,走路的时候是全脚掌着地的。什么样的人喜欢这种走法呢?比如走路很慢,四平八稳,迈着八字步或者喜欢高抬腿走路的人。全脚掌走路走走平路可以,但是上山下山就知道什么叫不可能了。
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种人,明明走在平路上,却始终像是走在下山的路上。这种人就是爱美的穿高跟鞋的女性。穿平底鞋距骨和踝穴的接触面就是前面较宽的面,如果穿高跟鞋,脚后跟抬起,距骨发生旋转,距骨与踝穴的接触面就就都属于后边比较窄的那边,于是脚下不稳,容易崴脚。
医生建议,高跟鞋的鞋跟高度不要超过4公分。但是很多女性为了尽显修长的身材,选择的高跟鞋的鞋跟高度没有最高,只有更高。而鞋跟越高,距骨与踝穴的接触面越窄,脚下的稳定性越差。高跟鞋除了鞋跟比较小外,前脚掌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也很小,因此穿高跟鞋的女性容易扑街了。
高跟鞋的危害不仅是导致穿者的站立或行走稳定性变差,容易崴脚甚至跌到,但穿高跟鞋更大的危害是强行改变了人的行走或站立的姿势,违背了人体自然生长的规律,因此经常穿高跟鞋的危害是全身性的。医生建议,平时尽量少穿或者不穿高跟鞋,选择高跟鞋时,要选择鞋跟低于4公分或者鞋跟比较宽大的高跟鞋。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