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乙肝疫苗:接种3剂次,儿童出生时、1月龄、6月龄各接种1剂次,第1剂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注意事项:新生儿第一针必须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凡发热、严重感染及其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者,应暂缓接种,注射后局部应保持卫生,不用用手去触碰针眼部位,注射第3针疫苗后的1-3个月,医院检测保护性抗体(抗-HBs)水平,以判断免疫效果。若无效者,需再次接种。
2:卡介苗:接种1剂次,儿童出生时接种。
注意事项:接种卡介苗后约一至二周,局部会呈现红色小节结,以后逐渐长大,微有痛痒,但不会发烧;六至八周会形成脓泡或溃烂;十至十二周开始结痂,痂皮脱落后留下一个微红色的小疤痕,以后红色逐渐变成肤色,接种3个月后应到接种卡介苗的医疗机构复查,做结核菌素试验。如果试验阳性,说明接种成功,体内已产生了免疫力;如果试验阴性,则说明接种未成功,还需要重新接种。
3:脊灰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2月龄、3月龄、4月龄和4周岁各接种1剂次。
注意事项:常见的不良反应:注射部位局部反应-疼痛、红斑(皮肤发红)、硬结;中度、一过性的发热。非常罕见的不良反应:注射部位局部反应-肿胀(接种后可能48小时内出现,持续1-2天;淋巴结肿大;疫苗任一组份引起的过敏反应(风疹、血管性水肿、过敏性休克);可能出现中度、一过性关节痛和肌痛;可能出现惊厥(伴或不伴发热)。接种后2周内可能出现头痛、中度和一过性的感觉异常(主要位于下肢);接种后最初几小时或几天可能出现兴奋、嗜睡和易激惹,但很快会自然消失;广泛分布的皮疹。
4:百白破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
注意事项:注射部位可出现红肿、疼痛、发痒。全身性反应可有低热、哭闹等,一般不需处理即可自行缓解。罕见不良反应:烦躁、厌食、呕吐、精神不振等。重度发热反应:应给予对症处理,以防高热惊厥。局部硬结.1-2个月即可吸收。严重者可伴有淋巴管或淋巴结炎,应及时就诊。极罕见不良反应,局部无菌性化脓:一般需反复抽出脓液,严重时(破溃)扩创清除坏死组织,病程较长,最后可吸收愈合。过敏性皮疹:一般在接种疫苗后72小时内出现荨麻疹,应及时就诊,给予抗过敏治疗。过敏性休克:一般在注射疫苗后1小时内发生。应及时抢救,注射肾上腺素进行治疗。过敏性紫癜:出现过敏性紫癜反应时应及时就诊,应用皮质固醇类药物给予抗过敏治疗,治疗不当或不及时有可能并发紫癜性肾炎。血管神经性水肿。神经系统反应,临床表现为抽搐、痉挛、惊厥、嗜睡及异常哭叫等症状,神经炎及神经根炎,变态反应性脑脊髓膜炎。
以下情况者慎用:家族和个人有惊厥史者、患慢性疾病者、有癫痫史者、过敏体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