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结核肾结核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肺结核发生发展及病理变化概述
TUhjnbcbe - 2024/10/4 11:29:00

目前,肺结核仍然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属于丙类传染病,是由于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结核杆菌)所引起的疾病。

肺结核多通过呼吸系统传染,结核杆菌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具体过程为通过肺结核患者咳嗽、喷嚏等方式,将含有结核杆菌的微滴排放到空气中,被健康人群吸入。健康人群首次吸入结核杆菌后,是否感染取决于自身肺泡内吞噬、杀菌功能,以及细菌本身的毒力。

如结核杆菌自身毒力较强或量较多,未被破坏,可能在肺内生长、繁殖,导致原发病灶的产生。结核杆菌随着肺内引流淋巴管到达肺门淋巴结,会引起淋巴结肿大;原发病灶扩大,有可能随血流播散导致结核病的发生。

如人体免疫系统对结核杆菌产生特异性免疫,原发病灶可被吸收,或仅仅残留少量钙化灶。但存在少量结核杆菌未被消灭的可能,可能引起继发性结核病。

继发性结核病与原发性结核病存在明显差异。

通常来说,继发性结核病症状明显,容易出现肺部空洞、排菌,具有传染性,是防治肺结核的重点。

继发性结核病发病有两种类型,分别为肺尖、锁骨下发病,发病较慢,患者症状较轻,相对来说预后较好;另一种肺部病变明显,发病迅速,多发于营养不良患者、青春期女性等免疫受损、抵抗力较弱人群。

结核病具有三种基本病理变化,分别为炎性渗出、增生、干酪样坏死,可互相转化,多同时存在,也可以某一种病理变化为主。

其中,炎性渗出主要出现在炎症初期,主要特征为局部中性粒细胞浸润,继而被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取代;而增生主要特征为出现典型的结核结节,多出现在病变恢复阶段;干酪样坏死肉眼观察似奶酪,呈淡黄色。镜检可见镜下存在无结构、红染的颗粒状物质。该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结核杆菌毒力较强、患者抵抗力低下的状态下。

在未出现结核化疗的时期,结核病病理转归为吸收愈合缓慢,可能反复恶化、播散。干酪样坏死常常发生液化、空洞,结核杆菌可能播散至其他部位,造成新病灶的发生。

而在出现化疗后,渗出性病变可被完全吸收,增生或较小干酪样坏死病灶也可逐渐缩小、纤维化;较大干酪样坏死病灶中大量结核杆菌被杀灭,病灶可形成钙化,逐渐缩小。

一旦怀疑发生了肺结核,就应该及时就诊,明确诊断后尽早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对已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应迅速进行防护、治疗,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1
查看完整版本: 肺结核发生发展及病理变化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