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再大幅加息将会导致中国经济出现衰退
一连串的经济数据让人沮丧。
全球与全国的通胀势头没有扼制,而国内经济结构性问题受制于通胀,迟迟无法解决。据国家统计局5月11日发布的数据,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8.5%城市上涨8.1%。国家统计局对此的解释是,与上年4月份的低基数有关,与国际市场初级产品、特别是粮食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导致国内食品价格居高不下有关。当前仍需要密切关注未来的价格走势,把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全球范围的通胀更令人担忧,国际油价已经突破每桶125美元,今年上涨到200美元似乎不再遥远。这不是一个好兆头,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石油危机,使得欧美经济出现大幅下挫,出现典型的滞胀情况,通胀上升经济增速下降。尼克松所进行的工资物价管制与利率*策都没有取得效果,直到经济周期过去,那是在里根执*两年之后。此次发展中国家深受其害。中国CPI增幅超过8%,经济学家预计越南今年通胀将达到18.2%,印度的通胀是5.8%。
以加息抑制通胀的呼声再次高涨。恕我直言,以加息抑制通胀是个馊主意,将会是卡住中国经济的咽喉,让饱受通胀煎熬的人更加痛苦。大幅加息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通胀未除,滞胀又至。
此次通胀是全球性通胀,归根到底是过多的疲软美元在全球范围内推高所有的资产品价格,对冲基金以做高资产品价格的方式来规避风险,罗杰斯一直强调石油与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十年,依此判断,全球范围的通胀趋势无法缓解。
我国目前主要基于能源与食品价格上涨的输入型通胀十分明显,美元贬值造成以石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飞涨,粮食价格上涨已成世界危机,石油价格每桶突破124美元,由此造成的结果是经济链条发生畸变,利润向产业链上游集中。根据测算,国际油价上涨10美元/桶,将推高我国当年CPI上涨约0.2个百分点。目前中国对原油进口的依赖度逐年攀升,已超过了50%。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加息如果大幅加息,就相当于向国际游资发出英雄帖,邀请他们到中国来淘金。虽然我国资本项目实行一定程度的管制,但是,对于市场厚利,国际资金绝不会视而不见。在东亚金融危机之前,国际游资发起最后一拨做空泰铢等货币彻底毁灭当地经济之前,做的最多的就是从日本等地借入低息货币以短期贷款的形式借给泰国金融机构,或者简单地存在泰国银行,以获取利差。中国加息会达到同样的效果,中国央行会在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收回流动性的同时,还不得不费尽心机阻挡热钱的进入。
加息对于企业的不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江浙一带的民间企业在信贷紧缩的影响下,最主要利用民间信贷,从去年的每月三分利、五分利,发展到目前的八分利、一毛利,借钱给中国的企业,成为世界上最好的买卖。而实体企业为了弥补成本损失,纷纷进行多元化经营,转战金融业、房地产业、新能源产业,从青岛海尔、浙江的雅戈尔和杉杉股份等实体公司,已经非常明确地证明了这一点。这将大大削弱中国制造企业的发展与创新后劲,中国制造业如果由此停顿,将挖去中国经济的墙角。
目前强烈要求加息、并且频频发出停止升值、快速加息预期的,除了一些宏观经济学家之外,主要是各大商业银行,我们对此不应对于重视。因为无论是对称加息,还是不对称加息,都有助于扩大银行的存贷差。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与汇率升值对于银行不利,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5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达到二十多年来的最高点。至于汇率升值,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人民币升值每一个百分点,银行就会相应损失一个百分点的利润。"目前银行最大的利润仍然来自存贷差,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调整造成储蓄回流,一季度存贷差持续扩大,从年初的12.77万亿元增加至3月末的14.07万亿元。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速放缓,表明从紧货币*策的效果得到显现。
只有美联储提高利率,才能降低世界总体需求,否则过剩的美元将吞没所有国家加息的努力。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近期撰文指出,即使全球能源和食品价格以更为温和的速度提高(比如说每年20%)并且在国内价格上体现出来,那么把整体通胀率降低到例如3%将会要求其他方面的价格大幅度下降。这几乎肯定会造成显著的经济放缓以及高失业率。这样一来,治疗还不如不治好。
加息,对中国经济而言,比不加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