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结核肾结核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我,82年小伙,连续两次创业失败,穿上高
TUhjnbcbe - 2023/10/6 18:22:00
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年的大年初四,在一个寂静的办公楼里,一个身高1米7,体重斤的38岁中年男人,梳着大背头,戴着黑框眼镜,留着一小撮胡子,硬是把自己的双腿挤进了一条女士牛仔七分裤,把双脚塞进一双39码的尖头高跟鞋。

结果,刚一穿上,才走上两步,就摔倒了......

这不是电视剧情节,也不是真人秀节目反串,而是真实发生的事,那个“倒霉”的中年男人就是我。

没想到的是,这段“出糗”的视频火爆了全网。

从那天起,我成了一个穿高跟鞋的“另类”大叔,而我的人生也因为高跟鞋被完全改变了。

(我是一个穿着高跟鞋的男人)

我叫吴楠,年出生的四川人,今年刚好40岁。

我在四川的一个小县城长大,爷爷、爸妈、姑妈都是教师。

虽然来自一个教育大家庭,但我并不属于那种在家听爸妈话,在学校听老师话的孩子,我是一个调皮捣蛋*。

初二那年,因为参与口角引发一场群架,打伤了其中的一个同学。可我妈不但没有骂我,更没有打我,只说了一句:“我已经处理好了。”

后来我才得知,妈妈给人家赔了两三千块钱。90年代那会儿,教师的工资每个月只有多块钱,因为我的逞强冲动,让她平白无故没有了几个月的工资,让我很自责。

如果说我是教师子女中的“另类”,那么我妈就是教师中的“另类”,对我的成长采取放养和包容的态度,从不强制我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让我自己做决定。

(我觉得选择的勇气和为选择承担后果的勇气同样重要)

我没有按部就班上普通高中,而是选择上了职业高中,从职业高中毕业后才考上了大学。

也许,在我们县城的教师子弟当中,迄今为止,也是仅此一例的吧。对我的任何一次选择,我妈从来都是一句话:“那你就去呗!”从来不反对、不阻拦。

其实不论是当年还是现在,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父母让孩子这样选择是有问题的。可想而知,那个时候的妈妈一定承担了不少压力,然而她从未向我表露过。

正因为她的“另类”教育,让我很早就树立了这样一个观念:一个人,不但要有敢于自己做出选择的勇气,还要拥有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的勇气。

从职业高中考大学,可选的学校很少,我上的是西南交通大学的峨眉分校计算机专业。在大学三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如何与陌生人交流。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年,大学毕业后,在一个远房舅舅的推荐下,经过面试,我到了一家老字号蛋糕店工作。

在这家文化浓厚、管理严谨的老字号里,我工作了五年。这段职业生涯的历练,让我后来的自主创业受益匪浅。

我在一家分店担任实习店经理,在三个月的试用期后正式带店,负责门店管理和团购销售。

这家老字号对食品安全的要求非常严格,对于奶油保质期有严格的规定,超过24小时的奶油坚决不能使用。有一次我检查发现,有一个蛋糕的奶油保质期正好卡在了24小时的时间点上。

我对经手的裱花师说:“这个蛋糕不能用”,裱花师拍了一下桌子转身走了,我一生气,说了句:“你不干,那就走!”

当时我太年轻,用了激进的方式来沟通,把一个30多岁的老员工给开除了。

(他们都叫我吴大叔)

按照标准,蛋糕肯定不能出货,但这件事情可以有很多很好的处理方案。可以重新再打一份奶油,重新再做一个蛋糕,和顾客好好解释等等。

开除员工的话说出去后,区域经理对我说:“只要你认为是可以的,我就坚定地支持你去做。”他的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若干年后,当我有了自己的团队,下属出现类似事情时,我也像当年我的老大那样,对他们说同样的话,即使有所缺憾,也要让他们学会成长。

年,因为上升通道受阻,我离开了蛋糕企业,成了一个窗帘销售员。

那几年是房地产最红火的时期,带火了装修行业,也带旺了窗帘细分市场。一个朋友在成都开了五六家窗帘店,拉上我帮忙跑小区拓展客户。

(曾经面对库存挤压的窘境)

我把小区按高端中端分类,找到项目经理、装修设计师,通过他们把我引荐给住户。那个时候互联网还没有那么发达,没有手机软件,我抱着一本图片画册和布样本就登门推销了,这种直观的成交率还是挺高的。

后来我雇了小区里的几个业务员,给他们跑腿费,让他们每天到各个小区去住户家敲门,帮我拿到顾客的联系电话,我不用一个个登门,只联系有意向的住户,成交率更高,一谈一个准。

有一次,我给一家大概五六十平米的房子,定做了一幅多块钱的主卧室窗帘。

这家女主人的消费心态是,只要好看、特别,价钱无所谓,我出了好多幅图,做了好几套方案,最后女主人选定了一套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漂亮窗帘,表示非常满意。

(面对失败时,我鼓励自己:“没什么大不了的!”)

成交这笔大单子后,我颇为感慨,果然乔吉拉德说得没错:“优秀的推销员不仅要研究业务,还要研究顾客和顾客的需要。”

后来我锁定了高端小区的高端客群,预先做足功课,了解清楚客户的需求,拿出几套完整方案提供选择,虽然一个月成交的单数变少,但一单抵得上原来的十单。

再后来,我结识了一帮做园林设计的朋友,通过他们,我有了源源不断的订单。

不知不觉干了3年。年汶川地震后,整个装修市场变得不景气,我来到AL巴巴的渠道公司卖起了诚信通。

当时的电商还只是星星之火,我第一次听说“智能卖货”、“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些新鲜的概念,究竟是真的还是忽悠人,我半信半疑。

后来,我遇到一个卖女鞋的老板,他说:“你把我的货拿去卖试试。”

没想到把女鞋图片上传到AL巴巴的第三天,就成交了双鞋。成本价是35元一双,给客户的价格是80元一双,双鞋一下就赚了1万多块钱。

(在创业路上,我是“打不死的小强”)

当时大家都还不会玩电子支付,我没发货就点了已发货,他没确认就把钱全部转账给我了。

从这第一单起,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订单,30双、40双、50双......

我突然发现,“智能卖货”还蛮有意思的,是真的能挣钱。而且,这有可能是一个巨大的行业。

我在诚信通有一个同事,自己开网上书店,比我的女鞋店经营得还早。我俩一合计,决定一起辞职一起干。后来他也成了我创业的合伙人。

三个月后,我正式入行,开启了电商的探索之旅。

经过对成都市场的分析,我最后锁定女鞋产品。成都的女鞋产业是走在全国前沿的,入行了我才知道,当时全网的第一批皇冠店铺,就有一群成都的女鞋卖家。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当时市场还是处于新鲜稀缺的状态,只要挂产品上去就能卖。

年初开始到年底,订单从一天几十单到一天两三千单,年到年的两年期间,店铺的日均发货量达到了多双,客单价在41元左右,销量接近1个亿。

但是,高歌猛进的背后,却早已危机四伏。

(我在巡查库房)

由于我缺乏财务管理经验,一味追求产品冲量,客单价过于便宜,对运营成本、损耗、人员成本等等没有好好测算,导致最后的毛利所剩无几。

年的三场促销活动成了压死我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一场促销,我准备了0双库存,双现货,最后只卖了双。原本50多元的女生款,为了提高客单价,换成了99元包邮的真皮淑女款,突然转变风格,加上款式太偏,根本卖不动。

后来两场促销最后也以失败告终。库房里多双、好几十万的真皮女鞋,就这样积灰了。

现金流一断,供应商的钱也付不了,下半年,我被迫解散大部分团队,带着四个小伙伴,在电商创业园区里找了一个很小的办公室,打回原形,重新开始。

没多久,一个新兴平台的招商团队来到园区招商后,我们慢慢转到了这家平台开店。

年我到了台州,那里是全国最便宜的皮革鞋市场,在那里,我组建了一个新的团队。

最初两年发展还蛮顺利的,平均日销量五六千双,重新回到了年和年的高光时期。

(我在想:用户到底想要什么?)

在最顶峰的时候,在平台上top10的店铺里,我们就占了五六家。

年到年两年“双11”,一年一个台阶,从50多双到10万双,成交额从多万到多万。

要知道,那个时候的“双11”还不像现在促销期那么长,完全是纯粹的单日销量。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从年下半年开始,这家平台开始走下坡路,我们店铺的业绩也开始出现了下滑,我回到了某宝。

年又是刻骨铭心的一年。原来的顾客流失了,为了尽快培养新顾客,我用卖掉自己房子的万,和我妈、我妹两套房子贷款的钱,在平台投放了大量的广告。

最夸张的一周投了高达80万的广告,全年的广告投放将近万之多。

那个时候的我,就像一个杀红了眼的*徒。看到别人投放广告,听到别人单品卖爆,然后就跟风投放,希望下一个爆款是自己的。

后来才知道,别人的成功,是日益积累的供应链款式资源、完善的运营机制和客服管理。而我却只是一味投钱,背后的一系列动作都没有弄好。

(在户外环境试穿高跟鞋,感受细跟是否稳当)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如果说第一次创业失败是经验不够,那么第二次创业失败就是贪心不足。

最后,不但背负了巨额债务,还把平台上挣到的钱也全部赔进去了,我灰溜溜回到了成都。

年开始到年下半年,以4到6个月为单位,我一共做了四件事,可以说是干啥啥不行,差点就成了“行业冥灯”。

我先是注册了一个川味小包装休闲食品,精心设计产品的形象,结果运作了6个月,赔了60万。看似简单的小吃供应链,其实弯弯绕绕很多。

然后我转战化妆品。跑去报班学化妆,到广州进货,做了3个多月也铩羽而归。罗永浩说得好:“别做自己不擅长的事,别逼自己做不适合的事。”我不是李佳琦,化妆品领域不适合我。

后来我又经营了一段时间的童装网店,跑去温州和一个工厂鞋店开了一个账号,我负责运营,工厂店老板负责货源,老板娘做主播。

可后来发现,鞋子质量一般,还经常断码。我不喜欢这种短期生意的思维,于是,又回到了成都。

(我闭着眼睛都能说得出鞋子的质地和面料)

回到成都,我也没闲着,我把自己当成是“打不死的小强”,经常向优秀的同行取经。

有一次的饭局上,一个在电商做得不错的朋友,听我讲述了找不到定位的烦恼,给我看了一个视频账号。视频里一个男人,穿上高跟鞋坐了一会儿,站起来走了两步。

朋友对我说:“你可以跟他一样,用这种方式去打出差异化,找到属于你自己的用户。”

刚好他的库房就在饭馆的旁边,吃完饭,我就到了他的库房,拿了一双39码的女鞋上脚试穿。没想到,不但穿进去了,而且还不难看。

回到家,我把那个穿高跟鞋男人账号的所有视频全部翻完,细细研究。发现他的多条视频里,唯独只有那条穿高跟鞋的视频点赞量最高,粉丝量也是从那条开始增长的。

我心里就像敞开了一束亮光。我也能做一个这样的账号,做出更好看的视频。

(我和顾客开心互动)

年春节正月初四,38岁的我,人生第一次穿上高跟鞋,跳起来假摔了一下,拍了第一条视频,这是一个同事在办公室帮我拍的,没有任何特殊处理,也没有任何场景布置,我把它当成是一个小尝试。

刚发出去的时候,立刻有了0的播放量。我和同事两人打开直播聊天,聊了大概20分钟,我就把直播关了。

半个小时后,播放量居然破万了,还涨了10个粉丝。这说明开直播互动短视频会加权重,这事有搞头!

办公室什么都没有,没有灯光,没有道具,没有搭配鞋子的裤子和衣服,就只有几双鞋。

我马上给楼里的卖家朋友打电话,借用他们的摄影棚。朋友很义气,大过年的,开着车把摄影棚钥匙拿来给我。

在借来的摄影棚里,我拍了第一组试穿高跟鞋的视频。非常简单,我对着镜头说:“hello,我是穿高跟鞋的吴大叔,每天给大家试穿高跟鞋。”

然后配乐响起,我开始试穿高跟鞋,站起来走两步,就没了。

(听取顾客的建议,把鞋面的小蝴蝶结改成了大蝴蝶结)

这组视频我拍了大概十来条,在大年初七的下午五六点钟,晚饭前发出了第一条,吃完晚饭后,播放量超10万,粉丝0多个。第二天天亮一看,粉丝上万了。

后来,我每天发一条视频,7天不到,粉丝蹭蹭蹭突破10万+。

我每天一打开直播,大量的粉丝就涌进来留言:“这男人穿高跟鞋比女人还好看!我都心动了!”“你天天在发视频不卖鞋是啥意思呢?”“再不卖鞋,我就取消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82年小伙,连续两次创业失败,穿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