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结核肾结核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42918
TUhjnbcbe - 2020/6/18 10:15:00
儿童治疗白癜风哪里好

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对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方式和效果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进行静脉输液的小儿患者92例,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6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而实验组患者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输液配合程度、疼痛情况以及满意度进行对比,总结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配合度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感轻于对照组,同时护理满意度更高,两组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小儿静脉输液的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提升输液质量有着一定的帮助,同时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升患者和家长的满意度,因而可以在临床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中国论文


【关键词】护理干预;小儿;静脉输液;应用效果


在儿科门诊中,静脉输液是较为常见的治疗方式,这种方式对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帮助。{1}然而在临床中,静脉输液也潜在着一定的威胁性,一旦操作不慎就会给患者带来相应的危害,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医患纠纷,这对医院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在小儿静脉输液中实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尽可能的避免小儿静脉输液中的不当行为。从而降低患者在输液中的不适感,提高整体满意度。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进行静脉输液的小儿患者92例,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有46例。其中实验组的男性患者有29例,女性患者有17例,患者的年龄在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1.5)岁。对照组的男性患者有27例,女性患者有19例,患者的年龄在岁,平均年龄为(7.6±1.9)岁。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P 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而实验组的患者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更具针对性和全面的护理措施。其一是基本的心理护理。对于小儿患者来说,情绪的控制是比较困难的,加之自身疾病的影响,很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和恐惧心理,对治疗造成不利的影响。面对这样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当采用合理的方式与患者沟通和交流,在静脉注射的时候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其二是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对于比较陌生的环境,患者存在着一定的抵触心理,同时由于门诊的环境比较特殊,极容易加剧患者的恐惧,影响输液治疗的正常进行。因而可以对小儿输液室的环境进行调整,尽可能的采用暖色调,在室内装配一些小型玩具或者是采用播放卡通片的方式来转移患者注意力。[2]其三是加强护理人员的穿刺培训,在输液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疼痛感,有时候穿刺不当还会发生一些不良事件。因此在穿刺前,护理人员需要确认药品是否准备齐全,并且平时加强穿刺训练,提高穿刺的准确性、速度和稳定性,降低患者穿刺过程中的疼痛感。其四是输液过程中的护理。小儿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是比较好动的,因而还可能出现针头脱落等情况。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定时巡查,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一旦发现特殊情况就需立即停止输液,并且通知主治医生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在护理工作完成以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助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2.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效果的对比情况,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比较


注:p 0.05


通过上表中的相关数据可以了解到,一方面从配合情况来说,实验组患者的较好和一般的例数有39例,其比例达到了84.78%;而对照组患者较好和一般的例数只有32例,比例为69.57%,因此实验组患者的配合情况要优于对照组。另一方面从疼痛程度来说,实验组患者严重疼痛的有4例,比例为8.69%;对照组患者严重疼痛的有14例,其比例为30.43%,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这就说明实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升小儿静脉输液的治疗效果,并且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感。[3]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对比情况,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注:p 0.05


通过上表中的相关数据可以了解到,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家长和患者的满意度是100%;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1.31%。由此可见,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患,两组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这也说明了将护理干预应用在小儿静输液护理中,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满意度,从而避免了医患纠纷的发生。


3.讨论


小儿患者的年纪比较小,相对于其他年纪的患者来说,他们对自身的疾病并没有应有的认识,因而在治疗过程中的抵触心理十分明显。这些都使得他们无法尽量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不仅加大了静脉输液的难度,也增加了治疗过程中的危险性。针对这种情况,将护理干预应用到小儿静脉输液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临床中,关于小儿静脉输液护理干预的研究相对而言比较少,因此深入这方面的研究并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十分有必要。[4]通过此次研究结果发现,采用针对性护理的实验组患者的配合度要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同时对照组患者的疼痛感更为严重,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相对而言更高。由此可见,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针对性护理,并且对现阶段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调整,提升整体护理效果,为小儿静脉输液的治疗提供应有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明北宁.浅谈健康教育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和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2,9(33):


[2]宋晓兰,李倩.临床路径对小儿静脉输液残留量及护理质量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2,3(01):


[3]蔡玉新.舒适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应用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1,6(32):


[4]伏瑜.整体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2(04):

1
查看完整版本: 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42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