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
上个世纪初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美育代宗教”,期望以审美的力量提升国人文明素质。
由此可见审美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审美能力和她/他的成长过程、教育背景、生活环境都有着很大的关系。
如果你还没找到好的审美学习方向,可以和我一起,从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中自我熏陶。
比如说这部第79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画风超棒的电影——《绝代艳后》。
不得不说,女导演索菲亚·科波拉在这部影片的视觉上满足了所有女人的公主梦。
影片斥资万美元,在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拍摄,豪华绚丽的服装一套接一套换个不停,手工定制的昂贵高跟鞋更是不可计数。堪比大型时装秀!
将18世纪一代艳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在凡尔赛宫奢靡无度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个影片可谓标准的洛可可风,对于温柔少女系审美力的培养非常显著。
完全可以作为初阶服饰审美鉴赏的作品来欣赏。
电影的主角是著名的玛丽王后,法国史上最美丽的王后,法王路易十六之妻,时尚的代表女王。
对于洛可可风格,或许你只闻其名却并不了解,没关系,我们可以从电影中了解洛可可艺术。
洛可可风格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最初是为了反对宫廷的繁文缛节艺术而兴起的。
彼时是路易十五的统治时期,而洛可可风格是对路易十四时期庄重、豪华的艺术风格的一种反叛。
一、发饰和珠宝
电影中在奥地利公主时期的玛丽,把头发披散下来显得十分清纯,而且首饰的佩戴也非常的简单甚至不佩戴。
奥地利公主的时期当成为法国太子妃和皇后时期,发髻高耸极为繁复,且配饰和珠宝也变得华丽起来。
嫁到法国成为太子妃和皇后时期的玛丽这发型简直不要太夸张!
在18世纪,夫人和女王、皇后们,都是热爱梳高发髻,这些超高耸还带着漂亮珠宝装饰的发型,被称作“疯狗”“英国花园”等名字...
玛丽皇后肖像画,高发髻。洛可可时期贵族女士们夸张的高发髻洛可可时代的贵族首饰也颇有讲究,她们喜欢戴各种漂亮的头饰。比如时尚的绸缎发带,再或者珍珠抹额。
小声bb:无论什么年代,影视剧的托尼老师都好娘啊
历史上这位从奥地利来的法国王后,最出名的就是她让发型师为她打造的独一无二的高耸发型。
其实从路易十四这个风流皇帝开始已经流行于皇室贵族之间,而玛丽所做的,将发饰和假发的高度达到了历史新高。
二、衣着
为了再现昔日王后风采,女主角柯尔斯滕·邓斯特每天被折腾4个小时之久,穿梭沉浸在数不尽的奢华宴会中,绚丽的礼服一套接一套换个不停。
洛可可艺术的特点就是极致的优雅和精致。
夸张的造型、柔和艳丽的色彩以及自然形态的装饰,奢华而又浪漫。
洛可可时期色彩常用白色、金色、粉红、粉绿、淡*等娇嫩的颜色
电影中贵族女士们的锦衣华服、花边繁复非常考究,且颜色非常的鲜嫩。
而摄影师LanceAccord用粉红色的基调营造了一种柔美的蜡笔画的气氛,使影片更具有超现实的风格,玛丽王后像走出油画的女人。
妓女出身的杜巴里夫人,所穿的衣服颜色总是过于浓重,不仅剪裁相对简单,而且在服装的装饰使用上也少之甚少,金线、彩绘、蕾丝、穗子等几乎全无,配饰也少的可怜。
看上去十分的艳俗和廉价。
历史上的路易十五另一个情妇蓬帕杜夫人是非常美的,并且具有艺术天赋,审美力极佳,她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著名情妇,也是一个引起争议的历史人物。
凭借自己的才色,蓬帕杜夫人影响到路易十五的统治和法国的艺术。
蓬帕杜夫人和路易十五路易十五继位,在年2月的某一天路易十五遇到了与他痴恋了二十余年的真爱——蓬帕杜夫人,也正是这位蓬帕杜夫人开启了洛可可风格的全新时代。
蓬帕杜夫人长下图这样
蓬帕杜夫人蓬帕杜夫人侧身静坐,高贵优雅中透着妩媚,穿着浪漫古典的洛可可风裙装非常的华丽。
头戴银色假发影片中的男性角色着装大多带有花边袖口,搭配那时流行的卷曲假发头饰,或者宽边帽子,显得格外神气威武。
巴洛克男装代表:路易十四洛可可男装代表:路易十六和巴洛克男装比起来较为合身,线条也比较垂直,外衣通常前短后长或带有装饰花纹,加上领子的设计让整体更接近现代的西装。
三、洛可可式鞋子
花纹控丨水晶控丨金色控丨糖果色
麦当娜说:“ManoloBlahni设计的鞋子给人的感觉就像高潮一样,但是更持久。”
据说,ManoloBlahnik设计的鞋子,人们可以在40步之遥看鞋子优美的弧度而认出他来。
他设计的鞋子,即使高达10CM,穿起来也能让你倍感舒适,快走不在话下,只要你愿意跑也不成问题。
影片中20双ManoloBlahnik鞋一字排开,足以让世界上任何一个女性呼吸窒息。
还有众多缎面高跟鞋中的那双突兀的匡威帆布鞋,导演“别有用心”的穿帮镜头。
无论糖果系的配色还是精致的花纹,目光所及之处都是我喜欢的样子,让人少女心爆炸了有没有!
四、甜点
水晶杯碰撞激起升腾的泡沫,甜蜜膨胀的泡芙上撒满糖粉与坚果。
入口即化的慕斯蛋糕配酸酸甜甜的果酱,草莓味儿的甜甜圈才能填满空虚的胃抵达寂寥的心。
各式各样的甜点,酥脆的杏仁饼,点缀着不同花式的蛋糕,可爱小巧的巧克力糖果,看得我眼花缭乱,而每一种甜品都直击一众吃货的心房!
吃不完的马卡龙和法式蛋白饼,镶着金箔的缤纷甜点,看上去松松软软,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甜腻美味,好想咬一口。
说起马卡龙的由来,据说是16世纪中叶,佛罗伦萨的凯撒梅林蒂奇公主嫁给法国国王亨利二世后,思乡成疾,人也日益消瘦。于是糕点师做出了公主家乡的甜点,缓解了她的心病。
但要说电影里的甜品主角,绝非Meringuefranaise(法式蛋白饼)莫属。
虽然名字有点路人,但这种起源于14世纪意大利的甜饼曾是法国皇室的御用甜点,几个世纪来都难以取代。
传闻历史上玛丽当年那句:“如果吃不上面包,那他们为什么不吃蛋糕呢?”,她口中的蛋糕指的就是这种法式蛋白饼。
一口混合了奶油和草莓果酱的蛋白饼,能让人忘却烦忧。
五、墙面的花纹样式
同为法国宫廷的艺术风格,相比于大气恢弘的巴洛克风格,洛可可的风格会更加奢靡和女性化。
在场景上也运用到了各种鲜艳的色彩,墙面多用了镜子、帷幔等元素,讲究享乐主义。
洛可可风床榻洛可可风格中最常见的便是水晶灯和玻璃镜,所以在电影中有一场凡尔赛宫镜厅的重头戏。
镜厅绝对算得上是凡尔赛宫的镇馆之宝了,它以17面由块镜片组成的落地镜得名。
作为皇家和贵族们钟爱的风格,金色的使用也是洛可可风格中非常标志性的一点。
电影中洛可可风格的金色镶边和烛台六、建筑
被称为“洛可可之母”的蓬帕杜侯爵夫人。凭借着她独特的艺术天分,指导了凡尔赛宫、爱丽舍宫、小特里阿农宫的改造。
也正是在她的倡导下,线条优美、着色雅致的洛可可风格才盛行开来,席卷整个欧洲,甚至影响到了中国。
小特里亚农宫小特里亚农宫路易十五特地为蓬帕杜侯爵夫人在凡尔赛宫里修建的小特里亚农宫便是典型的洛可可风格建筑。
这个宫殿摒弃了巴洛克式的雄伟,外部和内饰都很素雅,华贵却不骄矜,足以见得蓬帕杜夫人的品味。
小特里亚农宫据说,粉红色和薄荷色是蓬帕杜伯爵夫人最爱的颜色,甚至有一种粉被命名为了“蓬帕杜玫瑰红”。
中国的圆明园也受到了这股来自法国的艺术风格的影响,在设计上多运用了流畅优美“C”形线条。
圆明园遗址电影中表面的繁华,实则背后是法国繁重的赋税和对人民的剥削。
随着战争和革命的发生,到了19世纪30年代,因奢华而生的洛可可风走下了历史的舞台。
艺术本无罪,但是苦痛和荒淫催生的艺术,也是落幕的必然。
以史为镜,无论在哪个时代,一味的玩乐都难以为继。哪怕是再怎么华美动人的艺术流派,都有可能成为响彻整个国家和时代的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