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7月21日讯 7月21日下午2时许,医院耐药结核病科副主任聂琦结束了长达30个小时的连班。摘下标志性的花帽子,她的脸上写满疲惫。“有些工作要准备,还要跟同事换个班。”聂琦说,“(7月)29日、30日要去恩施出差,把我们结核病防治‘金银潭模式’医院。”
面对患者耐心细致。通讯员许丽 摄
结核病一直未被消灭,耐药结核更是治疗的难点和重点。目前距离实现联合国“年终止结核病流行”目标只剩13年时间,以聂琦为代表的一批医务工作者,始终不敢稍作停歇。
终结结核必须控制耐药结核
今年是聂琦从事结核病临床工作20年,从事耐药结核专业的第6个年头。
年5月,医院领导通知她去湖北省结核病防治所进修。原来,当年12月6日,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医院决定开设耐药结核科,聂琦成为新科室的业务骨干之一。
医院的结核病患者主要来自湖北省及周边,患者有三个特点:病情复杂危重、人群覆盖面广、失访风险高。可以说医院承担了湖北省结核病防治最难的任务。
患上结核病,一定要规范治疗,否则极易造成耐药的发生,而耐药结核是治疗的难点和重点。数据显示,中国普通结核病的治疗成功率平均已超90%,但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成功率平均只有50%左右。因此,在聂琦看来,“要想终结结核,必须控制耐药结核病”。
将每一个病人纳入结核防治网
聂琦发现,对于耐药结核不能“重治疗、轻管理”。因为具有传染性,结核病是一个容易被人“歧视”的病,而且病人往往会自卑。耐药结核病人更是因为种种原因导致依从性低,不仅治疗难度大,出院后的随访管理更难。
聂琦仔细查看患者病历。通讯员许丽 摄
为了有针对性地改善治疗,聂琦介绍,在管理层面,医院开辟单独的耐药结核病区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病区设有独立的门诊、病房和规划管理办公室,每周组织专家会诊,避免不合理的治疗方案造成继发耐药。同时,加强医防合作,全程督导患者坚持完成治疗。
这种“专家会诊+医防合作+患者关怀”的耐药结核病综合管理模式也被称为“金银潭模式”。目前,该院的耐药结核病治疗成功率达到70%,最新短程方案治疗成功率可达83.3%,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我们并不是单纯治疗一两个病人,而是要履行管理职能,和各级疾控、医院、医院,乃至村医务室都要密切合作,筑牢结核病防治网络,将每一个结核病人纳入其中。”聂琦说。
和余个病友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