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湿疹医院那家好 http://liangssw.com/bozhu/13237.html将*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这是辛弃疾写给李陵的一句诗。正如落得凄惨下场的李陵一样,杜聿明也算是一生戎马,功勋卓绝,其境地却同样令人唏嘘。
少有鸿鹄之志保家卫国
年,杜聿明出生。当时清*府的封建统治已是日薄西山,各地反清的浪潮此起彼伏。杜聿明的父亲杜良奎虽然是清末举人,但却是个开明的知识分子。
杜良奎深知清*府的黑暗腐朽,也清楚地知道清*府当时推出的清末新*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他们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自己的尊荣与华贵。
父亲杜良奎带着年幼的儿子杜聿明参加了很多革命活动。比如参与学生运动、参加同盟会,鼓动县区的民团赶走清*府等。杜聿明在这样革命的环境中浸润长大,一颗爱国的种子也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
年,16岁的杜聿明被父亲送入小学读书。只是由于父亲在外教书,家业无人经营。于是,还在读书的杜聿明只能放弃学业经营起了家业。年,杜良奎回乡。
他见到荒废学业已久的儿子,便决定将杜聿明送到陕北二十三县里唯一的一所中学榆林中学继续读书。年,19岁的杜聿明在榆林中学毕业。按照父亲杜良奎的计划,杜聿明应该继续求学,再成家立业,安稳地度过一生。
只是,杜聿明目睹了满清*府依旧不思进取鱼肉百姓,袁世凯窃取孙中山等人的革命成果企图称帝,外国列强打开中国国门在中国大地上划地为界这样的混乱局势,他觉得自己不能坐视不理。于是,成为一名*人学习本领、上战场杀敌、保家卫国成为杜聿明当时最简单、最迫切的渴望。
恰好在年,*埔*校建立。所以原本计划顺遂父母心愿过安稳日子的他选择了弃文从*。由此杜聿明开启了他光荣的革命生涯。
*埔*校训练强度很大,训练时间也很长,有些坚持不住的人中途离开。杜聿明没有,他一直记得自己为什么要加入*埔*校。杜聿明在训练过程中毫不松懈,始终对自己严格要求。并且在毕业时拿到了优秀学员的证书。
一身功勋偏却沦为蒋介石弃子
从*埔*校毕业之后,打倒北洋*阀的运动逐渐在各地掀起高潮。年春,在*校的号令下,讨伐广东*阀陈炯明的战斗打响了。杜聿明参加了这次战斗,并且凭借非凡的战斗实力和作战头脑,大获全胜。杜聿明被任命为副营长兼第一连连长。之后几次战斗中,杜聿明都表现突出,获得了许多荣誉。
年,蒋介石成立第二师,杜聿明被任为第二师第二旅第五团一营中校营长,之后又升任为该师第六团上校团长。杜聿明的超强战斗力为蒋介石所看重,并且蒋介石越来越重视杜聿明。
当时是国民*与我*合作北伐,但是一山不容二虎。蒋介石完成北伐任务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清除我*力量。因此,战斗能力杰出的杜聿明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蒋介石的排头兵。
年,卢沟桥事变。我国的阶级矛盾上升为民族矛盾。我*与国民*第二次合作,全国人民放下争执一致对外抗日。
蒋介石派遣杜聿明为国民**第一个陆*装甲兵团团长。杜聿明也不负众望,在上海汇山码头协同步兵阻击了企图登陆的日*。在之后的大大小小的无数次战争里,杜聿明集中全力将日*打得节节败退。
这时杜聿明已经是士兵们口中的常胜将*以及令日*闻风丧胆的骁勇将*。然而,福兮祸兮。杜聿明赢得了部下的忠心追随,却失了蒋介石的信任。因为任何一个领导者都不想看到自己的部下拥兵自重。
古来皆如此,不懂得明哲保身及时抽身只会被觊觎你权力的上级盯上,杜聿明就是如此。况且当时的杜聿明已经佣兵数万,位高权重,蒋介石怎么可能继续容忍属下壮大实力呢?再者,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又开始一心搞白色恐怖,杜聿明却多次反对。
杜聿明虽一直追随蒋介石,却并不想内讧。他认为这样的消耗毫无意义。跟随杜聿明已久的部下们只认杜聿明一个上级,对于蒋介石只是表面的尊重。对于这些,蒋介石怎么可能容忍呢?他开始疑心杜聿明,并且多次暗中打压杜聿明的力量。
年,蒋介石派杜聿明去解除云南省主席龙云的兵权。然而被剥夺兵权的龙云必定不愿意就这样束手就擒,于是两人兵戈相见。在这时,蒋介石突然派宋子文前来调解矛盾,并把这件事推脱到杜聿明身上,还撤销了杜聿明昆明防守总司令及第五集团*总司令的头衔。
看到这儿,我们都知道这不过是蒋介石自导自演的一场戏罢了。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杜聿明手中的*权。
蒋介石是下棋人,部下都不过是他的棋子罢了。
杜聿明虽然疑心蒋介石让自己去削龙云的权力又在半路来假装解围这件事实质上对付的是自己,却还是抱有一丝希望,依旧为蒋介石效力。杜聿明没有及时功成身退,还上了贼船助纣为虐,站在人民的对立面,不知道后来的种种算不算对他的惩罚呢?
年,在淮海战役中,蒋介石终于对杜聿明落井下石了。
在此之前,国民*集中火力全面进攻我*,却遭遇滑铁卢。我*战略反攻,实现了胜负大反转。面对一次次的进攻失败,国民**已是大伤元气。蒋介石心急如焚,所以他安排了一场大戏。这样的话蒋介石既能用一场几万人的视死如归的牺牲来为他在之前内战的全面溃败挽回颜面,形成一种悲壮的气势,借此表明还是有很多人愿意为自己效力的,又可以除掉他的眼中钉杜聿明。
淮海战役中,杜聿明做了错误的战略部署,节节败退。当正向永城撤退的杜聿明及其部下接到蒋介石的空投亲笔信。所有人都以为这是蒋介石送来的救援物资,几万份烈士纪念册从空中飘落而下。为什么不是救援而是烈士纪念册呢?
看到上面有自己名字的杜聿明这才真正地对蒋介石失望透顶,感叹未择明主。自己对蒋介石忠心耿耿20多年,最后却被蒋介石空投烈士单,岂不愚乎?
未杀身成仁祸连家人
在我*的宽容*策下,所有被俘战犯都没有被处死。不久,杜聿明还活着的消息传到蒋介石耳中。蒋介石开始难为杜聿明的家人。年,很久没有丈夫消息的杜聿明妻子曹秀清及其家人被迫前往台北。曹秀清为了养活还待在身边年龄尚小的儿女,她只能外出做些手工活,赚些微薄薪水,维持生计。早在年,长女和长子杜致礼和杜致仁都被美国知名大学录取,随后前往就读。
年之后,家道中落的他们在美国艰难求学。姐弟俩缩衣节食,到处兼职赚钱。可即使这样他们也只够勉强维持生计。杜致仁在哈佛就读,面对高昂的学费他不得不去借贷款。而在即将毕业时,台湾银行停止了对杜致仁的借贷。
这时也就是年,距离杜聿明被俘已过去5年了,蒋介石依旧不肯放过杜聿明一家人。
我们不难看出这必定是蒋介石的授意。即使处在高等学府,毕不了业,完成不了学业,不过是浪费时间。说什么柳暗花明又一村,杜致仁觉得没有那块,他就毕不了业,贷款也就没办法还清,利息会越拖越多,到时等待自己的只有无尽的债务。他写信给在台湾的母亲曹秀清,母亲曹秀清更是手足无措。无奈之下不得不向蒋介石低头借款。
可是蒋介石并不愿意帮助曹秀清渡过这个难关。他只借给了曹秀清块,还是分期借款。这不单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何况这远水还根本就不够呢?
随着时间增加的只有越来越多的贷款金额。难以承受家庭变故、学业压力的杜致仁觉得人生一片灰暗,他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杜致仁的生命就这样定格静止了。杜聿明的次子杜致勇、杜致严在台湾受到长期监视,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在蒋介石的监视之下。
杜聿明的三子杜致严本是知名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如果没有蒋介石的从中作梗,想必他会是家庭幸福美满的。无奈,他在台湾当局的压迫下辍学,当了个出租司机。杜致勇亦受到同样对待,靠保龄球钻孔为生。
对于这一切,可想而知自始至终蒋介石是旁观的。他冷漠地看着为自己出生入死的部下的家人在绝境中艰难求生。
如此一个当局者,失民心是必然的。世态炎凉,人心险恶如此。蒋介石的两副面孔更是让曹秀清深感厌恶。
当时杜致礼的丈夫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蒋介石想让杨振宁来台湾为自己效力,虚伪地一改之前对曹秀清一家人困境不理睬的态度。
宋美龄派人接曹秀清到士林官邸,蒋介石更是亲自与她谈话。曹秀清明白,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女婿杨振宁罢了。这时的曹秀清早已看清了蒋介石虚伪的面目,不愿与之为伍。
戎马半生终与人民并肩
年,曹秀清前往美国探望女婿女儿,偶然间与杜聿明取得了书信联系。在转折之下,年杜聿明和妻子时隔15年终于在大陆相见。再见到杜聿明时,曹秀清充满了惊喜还有感动。
因为她发现丈夫多年的病根胃溃疡、肺结核、肾结核都好转了许多。杜聿明充满感慨又感激地说道:这都是中国共产*给我治好的呀!
妻子曹秀清把蒋介石骂杜聿明叛徒的话告诉丈夫杜聿明时,杜聿明义正词严言辞地告诉妻子:我是向人民投降!只要我没有背叛真理,我就不是叛徒。
蒋介石将杜聿明越推越远,我*则把杜聿明越拉越近。蒋介石给了杜聿明许多荣光,却只是想让杜聿明为自己出生入死。在杜聿明降后,蒋介石一直为难自己的家人。他逼死自己的长子,自己的次子学富五车却只能开出租,自己与家人一生不得相见。这一桩桩一件件,终是寒了杜聿明这个旧部下的心。
少年时期的杜聿明立志要守家保国,却也曾误入迷途,时至今日,终于幡然醒悟。只有与人民站在一起,只有与中国共产*站在一起,中国才会繁荣昌盛啊!
杜聿明半生戎马,其实也算得上是一位英雄。如果不是效力于蒋介石的话,又怎么会与家人半生不复相见,又怎么会痛失长子,又怎么会落下一身病痛呢?
若他最初选择的是中国共产*,我们会增加一员猛将。那么为国捐躯的人会不会少点呢?中国实现独立的时间会不会早一点点呢?我想,可能是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