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韩国电影可以说是各大类型齐放飞,有恐怖电影《昆池岩》刷爆了朋友圈,
几位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在深夜偷偷进入一座年老失修、充满诡异传闻的精神病院,遭遇了各种各样极其恐怖的灵异事件,
此片一出,大家在观剧时都不禁用将眼睛藏在手掌后,躲在指缝间感受那濒临绝望与自杀的恐惧。
5月16日,又一部韩国片在戛纳电影节上映,
由李沧东执导,刘亚仁、史蒂文元主演的《燃烧》被称为“今年戛纳的又一部神作”,
该片改编自获得安徒生文学奖的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烧仓房》,
阳光穿透下的欲望,烧掉仓房的隐喻,东方电影独具的细腻与留白,被赞为电影诗人的李沧东用极其娴熟的镜头调度、以及诗意的电影语言不动声色地传递着。
这样一部诗意的文艺电影,
将现代年轻人的愤怒、所有边缘人群、阶层差异、角色内心的触动,全都在一个存有病态的世界里不折不扣地表达出来,
而又饱含着神秘古老东方人特有的含蓄内敛,在豆瓣,刚刚观完此片的海外党们,纷纷给出了8.8分的至高评价。
红颜秀早在前几期就为大家介绍了韩国爆款恐怖片《昆池岩》,
可惜的是,这一部口碑评分均炸裂的《燃烧》的汁源依旧在姗姗来迟的公路上。
上一期,红颜秀还为大家介绍了一部今年上半年火遍中国的韩国影视节目:
《街头美食斗士》
被国内网友们赞为“比《舌尖上的中国3》更地道的美食节目”,
穿梭在雾气弥漫的香港大排档之间,举着成都串串和锅盔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穿行于成都的大街小巷,探究着美食所在,以及它们背后的故事。
这才是真正的吃货,这才是真正的美食节目,
远离所谓闻名的小吃一条街,深入当地人熟知的美食聚集地,寻找上班族吃饭的集散地,实惠、地道,这才是地方美食真正的含义所在,
不仅有好吃、好看、好听的BGM,这位博学的韩国大叔甚至还会为我们介绍这些美食之后承载的传统文化意义和故事。
而如果提到韩国的导演,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个名字,
就是他:朴赞郁
不论是韩国的经典电影《老男孩》、《共同警备区》,
还是年在戛纳电影节上大放异彩的《小姐》,
朴赞郁电影中哥特式唯美、诡丽、精致的画面、镜头语言和配乐都使得他的电影成为当代电影中独树一帜的朴式电影美学。
今天,红颜秀想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这部《斯托克》,
朴赞郁执导,由欧美演员主演,
充满了东方式的含蓄古典和色调清丽、基调诡异而黑暗的独特美感,令人欲罢不能。
《斯托克》缓缓道来了一个少女杀手如何成长蜕变的故事,
恬静娴淑的女孩印蒂雅斯托克,是一个文静早熟的漂亮女孩,18岁生日之际,斯托克一家惊闻父亲理查德死于意外的噩耗。
相对于和丈夫一向不睦的母亲伊芙琳,
从小就和父亲一起打猎的印蒂雅斯托克,自然承受着难以排遣的哀伤与痛苦,
葬礼当天,一名有着和善笑容面庞,英俊却周身散发阴冷气息的男子,毫无征兆的出现在斯托克母女身边。
他是理查德的弟弟查理,自称刚刚结束环球旅行赶来,
成熟性感的母亲伊芙琳,在经历丧夫之痛后却对查理表现出了不加掩饰的热情和好感,并主动留查理在家中居住。
而敏感的印蒂雅对这位突然到来的叔叔怀有着深深的抗拒与戒备之心,
充满着暧昧又紧张的气氛在这个刚刚失去男主人的家庭里蔓延,斯托克一家朝向万劫不复的深渊疾驰……
作为当代最有代表性的韩国乃至亚洲导演,
朴赞郁创作过的电影中往往都有东方式神秘优雅的美感和深刻,
不同于英国电影中精致华丽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复古画面呈现,
不同于字正腔圆的英伦腔中蕴含着大英帝国的自信、精明,以及先进的资本主义萌芽影响下的女性意识的成长。
不论是《悬崖上的野餐》中,洁白柔美的少女意向与坚硬凌厉的岩石的对比,
还是用少女的消失暗示着维多利亚精神对澳大利亚统治的结束,
或者是《选帝侯大街83号》第二季用几个女人开车的故事作为支线串联整一集剧情的发展,
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内核印证二战结束后女人们精神与行为上的独立与成长。
在叙述手法算是较有层次感、并且在故事内容上比较有文化历史底蕴的德国、英国影视作品里,
其中的意向和细节设置,也大多是为了服从作品,而展现给我们的一种精神内核。
朴赞郁打造的这部《斯托克》,
却非常隐秘的将欧美悬疑电影的直白、血腥、暴力与燥郁,和东方电影中的隐忍、神秘、古典和压抑结合在了一起。
如果你是一位昆汀式的血浆四射的cult电影的爱好者,或者温子仁式鬼魂出没、阴郁诡异的恐怖电影的爱好者,
那么你可能都不会喜欢朴赞郁的电影风格。
但是,当你沉浸入他所打造的苍白而精致美学画面中之后,
你不得不承认他的叙事是独一无二的,
在其他导演专心从电影本身的剧情、讲故事的结构以及动作场面的连贯性、电影内部的逻辑以及结尾的升华时。
朴赞郁的这部正式进入好莱坞的《斯托克》却尽量在迎合好莱坞主流的审美与、故事的丰富性和立体人物形象的塑造的同时,
兼顾了东方文化的神秘隐蔽,和他典型的朴式电影风格。
朴赞郁的电影最大的特色在于:
几乎全是视觉化的叙事,大量的视觉细节挑战一般人已经习惯的对白叙事风。
不像“好莱坞电影鬼才”昆汀,
将狂躁的西部风格和讲述故事时的延宕,以及复杂结构包裹进一个故事的手法,
也不像其他惯用人格分裂、环形结构、长镜头、意识流、内心独白、旁白等手法带动整个故事的进展。
朴赞郁的电影中,讲述的故事可能不是最好的、最曲折的,但他的作品中总能体现他超强的电影语言功力,
毕竟一部电影,不只是像小说、或者相声那种单纯说故事的形式,
镜头、配乐、配色、运镜和分镜的流畅、乃至字幕的出现、特写镜头与场面镜头细节都是电影成功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朴赞郁在《斯托克》中,则再次运用了他超强的电影镜头语言功力,几乎全是视觉化叙事,
大量的视觉细节以及和剧情无关的深刻寓意的意象画面,挑战着一般人已经习惯的对白叙事风,或者剧情带动电影的常规路子,
朴赞郁的独一无二之处便在于:
他的电影不在于剧情和整体节奏多么的吸引人,而是他视听效果上的独特电影美学与高级感的呈现。
不同于《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这一类完全靠硬核的剧情内容与人物对白带动电影发展的电影,
如果你将朴赞郁电影的文字剧本拿在手上,即使你知道了这个悬疑故事的剧情将如何发展,你也很难脑补出电影的画面感上的真实面貌。
其实《斯托克》的整个故事情节不算新颖,可以理解为一部台词上有着深刻的文学哲学内涵的文艺片,
一部关于变态大叔、早熟少女的另类故事,
一个家境扭曲但是又天资过人的天才少女的另类成长史。
这样类型的电影在好莱坞电影史上并不少见,
《四维空间》、《水果硬糖》、《孤儿院》、《美国丽人》、《成长教育》都算是这类电影中的代表作。
但为什么朴赞郁的这部“邪典少女成长史”在这些电影中就有一丝别具一格的意味呢?
红颜秀认为,正是因为朴赞郁将古典美,又神秘莫测的东方韵味和他擅长用的镜头语言说故事的方式结合在了一起,
比如故事一开始,少女穿着高级质地的裸粉色毛衣外套、洁白的丝绸衬衫、棕色中裙站在被风吹拂的萧萧瑟瑟的树丛中,
你一开始以为这是一部基调温柔,讲述少女成长的小清新电影,后来便会发现似乎并不是这么回事。
在葬礼戏上,妮可基德曼的打扮明显的要美艳过斯托克,
她化着浓艳庄重的妆容、凌厉又泪水汪汪的眼睛、精致的红唇,还有那惊艳四座的标志性的黑面纱。
这二位母女并坐,你的目光很容易就被妮可所吸引,
但是这位美妇人的手却一直不耐烦地扇着扇子,旁边的斯托克白净的脸庞则下垂,眼神似乎有镇静又似乎有慌张。
孤单树林、黑暗葬礼、心照不宣的母女……
朴赞郁的电影镜头语言极难用文字或者剧本去描述,
但是他往往通过看似无意义的、构思缜密的画面就能给你传达一种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人物的性格情绪。
不同于西方影视作品中特定的意象,
往往要依托在人物性格、故事线索或者电影剧情发展中作为陪衬,
而《斯托克》中的意象、象征,往往作为单独的画面带动起了整部电影人物波涛汹涌的心情变化和剧情的缓缓发展。
在葬礼上,镜头毫不掩饰的直指女孩的牛津鞋、以及母亲的高跟鞋,
经过一步步的铺陈,你会惊讶的发现,“鞋”这个意象,并不是为了衬托电影的主题,也不是为了渲染画面,
而竟是为了带动剧情发展至高潮的一个重要纽带。
母亲成熟的高跟鞋,女孩精致的牛津鞋,不言而喻的对比;
天才少女的成长,除了自我思考也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外在影响,
老妈的上衣、父亲的皮带,还有叔叔的高跟鞋,这些造就了最后懂得运用自己纯真与魅力的斯托克。
最后,叔叔为斯托克穿上高跟鞋的一幕算是斯托克成长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叔叔虔诚的为斯托克换上酒红色的高跟鞋,整个一幕被拍的极其富有仪式感,也带动了后来故事快节奏的发展。
女孩躺在床上,周围摆满了各色的皮鞋、性感的蛇皮高跟鞋、蜘蛛爬上鞋子、爬上大腿,在钢琴附近游离……
这就是朴赞郁东方式的欲望暗示:成长的诱惑与诡异,没有欧美的渲染、炫技式的场景,也没有太多的暗示和隐喻,
直接用画面与视听直观展示,却有一种东方式的你我心知肚明,和邪性与美艳共存的暗流涌动。
大量的画面特写不是为了单纯的渲染,而处处都有情节发展上的玄机,
女孩的脚起水泡了,一方面暗示鞋子不太合脚,或许是小了,女孩还需成长,
而挑出水泡,也是暗示成长的痛楚;女孩和母亲同住在一个屋檐下,本该注意到斯托克成长的细节,却一直醉心于自己的世界。
在情节上既呼应了前面母亲和斯托克鞋子的对比,也极其微妙的为接下来叔叔送高跟鞋做了一个铺垫。
包括昆虫、钢琴、冰淇淋、红酒、叔叔做的牛排、信件……
这些细节都不仅在充盈着画面,还牵引了剧情的发展。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影迷们大赞的一个惊为天人的转场过渡、画面衔接:
斯托克帮母亲梳理着一头浓密的红色直发,画面逐渐过渡到野草、到一片广阔的绿色、镜头在拉近,斯托克和父亲在草丛中狩猎的回忆缓缓展开。
从茂密的梳头画面过渡到暗流涌动的狩猎画面,
在朴赞郁的镜头中,画面不再是为了美观,而成为了一种引领倒叙结构的工具和领导。
看腻了欧美悬疑片的直白、血腥,或是嫌弃东方电影太过于小清新,
这部韩国黑色导演执导的《斯托克》一定可以满足高要求的你,
这种另类的心理悬疑惊悚片还带着点古典的气质,
在朴赞郁导演手中更是延续了他以往的黑色,流畅的镜头,微妙的声音处理和剪辑让影片变成了视觉与听觉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