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_100357_1/来源:智谷趋势
◎智谷趋势(ID:zgtrend)
齐以和
欧洲杯推迟、NBA球星杜兰特感染、中国以外的确诊人数超10万……一场遍及全球的抗疫行动让人揪心。
疫情在全球爆发后,西方各国“花式”抗疫的新闻不绝于耳。经常出现的观点是,这些国家为何不来抄中国作业。
英国首相鲍里斯提出“群体免疫”理论后,这些天更是引起广泛争议。这做法在一些国人眼里,似乎不仅不“抄作业”,还把作业给撕了。
伴随而来的,是一些华侨、留学生纷纷回国“避难”,甚至出现英国飞中国涨到18万、40张天价机票迅速售罄的情况。
一时间,舆论场不乏营销号对国外抗疫的妖魔化呈现和调侃,“抄作业”论更是甚嚣尘上。
他们真的需要抄作业吗?
答案恐怕没那么简单。
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国面对疫情考虑的是如何阻隔传染源、将病*扼杀在“摇篮”,而欧洲人面对流动性社会,普遍做法是通过概率模型,尽可能降低伤害。
国内疫情SARS化,西方疫情流感化——这是这些天我们看到的真实图景,这也是两者之所以呈现出不同做法的最主要原因。
拿戴口罩来说,欧洲人觉得这是一种重症信号。只有病情危重、外出看病的人、以及医护人员才该戴。甚至在一些地区,这是违反“反蒙面法”的。相比戴口罩,他们更愿意呼吁国民勤洗手、增强免疫力。
你要说这是固执吗?疫情形势加剧下还无动于衷,确实显得心大。
但他们不知道防微杜渐吗,当局真的不清楚吗,也未必。
拿“佛系抗疫”的新加坡来说,一个月前,他们也采取了类似的举措。
图源新加坡卫生部
2月份,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亲自拍视频,苦口婆心地强调新冠疫情没那么严重,健康的人无需戴口罩,多洗手才是最应该做的卫生习惯,不会叫停大型聚会,也不建议哄抢物资……
一时间争议四起。
当很多中国人都在替新加坡着急时,1个多月过去了,新加坡交出了一份堪称靓丽的答卷。无论是保证物质供应、提高检测能力、应收尽收,还是追踪每一例流行病史、做到公开透明,都是新加坡成为各国抗疫典范的绝招。
其实说起来挺普通,但真的做到并不容易。
当然,有人会说这只是一个城市国家,不具备典型性。
但目前取得的成效至少回击了国内的批评质疑——*策的制定是与当地文化背景和基本国情密切勾连的。
时至今日,关于西方学者普遍推崇的“口罩无用论”也引发了各方争议。3月3日,香港肺结核,胸腔与心脏病协会的梁子超医生等在《柳叶刀》发文指出,缺乏有效证据不应等同于无效,面临新冠疫情这一新情况,选择余地有限,建议全球*策制定者重新考虑口罩的价值。
只不过西方人不这么认为,在媒体上投放口罩广告,甚至还会受到处罚。
就算扭转观念,也没多大用了。
眼下最让西方各国人民隐忧的,是难买到口罩、医疗物资严重告急。这也是为什么马云往全球各国捐口罩,开启“口罩外交”。
相比戴口罩,在西方人眼里,避免引起恐慌、避免医疗资源挤兑更为重要。
比如德国、法国等多个国家,都是“放任”上千名轻症患者不管,打发他们回家。
他们的初衷就是避免医疗资源挤兑。医院,引发交叉感染不说,更严重的,会让医疗系统遭遇崩溃的风险。
如此一来,病重的人更是无法得到治疗,死亡率飙升是迟早的事。
资源挤兑的教训曾在国内上演。一个月前,武汉女子要在阳台敲锣哭诉才能让家人引起